第3章 韩信的胯下之辱51(2 / 2)
“韩信真的有这么大的才干吗?既然你认为他可以用,那我就让他当个将领,试试他的能力怎么样。”
萧何又说:
“但是仅仅让他当个将领,还不足以让他留下来。”
汉王刘邦说:
“那我就让他当大将军,这样总行了吧?”
萧何连连点头,说了好几个“好”。汉王刘邦说:
“你替我把韩信叫来,我马上就任命他为大将军。”
萧何一脸严肃地说:
“大王怎么能这么随意地召人呢?以前大王在用人方面就比较随意,缺乏礼数。现在想要任命大将军,却又像叫小孩子一样,难怪韩信不愿意长久留下,找个机会就逃走了。”
汉王刘邦问:
“那任命大将军应该用什么样的礼节呢?”
萧何回答说:
“需要先挑选一个吉日,提前进行斋戒,然后筑起高台,准备好各种礼仪,恭敬谨慎地进行仪式,这样才算是拜将的礼节。”
汉王刘邦笑着说:
“拜一个大将军,需要这么隆重吗?那我就听你的,你按照礼节来办理吧。”
从这种对话中,我们可以看出汉王刘邦具有成就大业的胸襟和气度。于是萧何便退出,去按照礼节准备相关事宜了。
韩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?在这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。韩信是汉初三杰中的一位重要人物,所以有必要详细补充一下他的情况。韩信原本是淮阴人,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,家里很穷,没有稳定的工作,既不种田也不经商。他想去当小官,但又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,所以只能过着游荡的生活,经常靠别人施舍食物来维持生计。虽然家里还有个老母亲,但他却无法赡养,老母亲因为忧愁和疾病缠身,不久就去世了。南昌亭长与韩信之间有些交往,韩信经常到亭长家吃饭,这引起了亭长妻子的不满和嫉妒。于是,亭长妻子在早晨做饭时,故意瞒着韩信,等他来时,饭菜已经吃完了好一会儿。韩信察觉到自己已经惹人厌烦,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,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去过亭长家,这显示出韩信是个有志气的人。他独自一人来到淮阴城下,在河边钓鱼。有时候能钓到几条鱼,卖了钱来维持生活;有时候鱼不上钩,一分钱都赚不到,就只能忍受着饥饿,空腹度过一天。有一次,许多老年妇女在河边漂洗棉絮,韩信时常与她们相遇。大家看到他落魄无助、百无聊赖的样子,当然都不去搭理他。但其中有一位漂母,却对他另眼相看,心生怜悯。每当她送午餐来时,都会分一些饭菜给韩信吃。韩信也饿得顾不上那么多,很高兴地吃了一顿,借此充饥。没想到漂母如此慷慨,今天给韩信饭吃,明天又给,接连几十天都是这样。与那位南昌亭长的妻子相比,漂母的善良和慷慨真是天壤之别!韩信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,于是向漂母表达谢意说:
“多亏了老母亲的这般厚爱,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出人头地,一定会报答您的恩情。”
话音刚落,漂母却带着一丝责备的语气说道:
“一个大男人不能自己养活自己,以至于陷入困境,我只是看你身材魁梧,像个有出息的人,所以才不忍心看你挨饿,给你几顿饭吃,哪里指望着你将来报答我呢!”
在妇女之中能有这样的见识和胸襟,真可以说是千古难得一见。说完,漂母便拿起漂洗的棉絮,自顾自地离去了。韩信呆呆地望着漂母离去的方向,心中感到十分惊奇,但他始终铭记着漂母的恩情,想着等以后自己发达了,一定要好好地报答她,才算对得起这份深厚的恩情。然而,好运似乎并未降临,他的命运充满了坎坷,只能勉强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。虽然他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,但还有一把随身佩带的宝剑,经常挂在腰间。有一天,他闲来无事,在街上徘徊,遇到了一个屠夫的儿子,这个屠夫的儿子当面讥讽他说:
“韩信,你平时出来总是带着剑,到底有什么用呢?我看你身材高大,怎么胆量却这么小呢?”
韩信没有回应屠夫儿子的话,而周围的人则在一旁围观。屠夫儿子又当众嘲笑韩信说:
“韩信,你要是有种,就过来刺我一刀,不然的话,你就只能从我的胯下爬过去了!”
说完,他便叉开双腿,站在集市中间。韩信仔细打量了一会儿,然后趴在地上,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。只有能够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事情,才能够有所作为。集市上的人都在偷偷地笑,但韩信却不觉得这是侮辱,爬起来就走了。
当项梁渡过淮河的消息传到韩信耳中时,他便携剑前往,加入了项梁的军队。然而,项梁并没有觉得韩信有什么特别之处,只是将他编入普通的士兵行列,给了他一个薪水微薄的职位。后来,项梁战败身亡,韩信又归属了项羽,项羽让他做了郎中。尽管韩信多次向项羽提出计策,但都没有被采纳。于是,他心灰意冷,离开了楚国,归附了汉朝,跟随军队前往蜀地。然而,汉王刘邦对韩信也是不冷不热,只是给了他一个普通的官职,叫做连敖。连敖是楚国的一个官职名称,大概和军队中的司马职位相似。韩信在这个职位上仍然觉得怀才不遇,难免有些抱怨。有一次,他偶然和同僚中的十三人一起喝酒聊天,酒过三巡后,情绪高涨,竟然不自觉地发表了一些狂妄的言论,透露出自己渴望独立、自尊的强烈愿望。这些话恰好被旁边的人听到,并报告给了汉王刘邦。刘邦怀疑韩信有谋反的意图,于是立即下令将韩信和那十三人一起逮捕,并指派夏侯婴负责监督处斩。夏侯婴把那些犯人带到法场,陆续执行斩首,已经有十三个人的头颅滚落在地上。突然,他听到其中一人高声呼喊:
“汉王难道不想统一天下吗?为什么要杀死壮士!”
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,预示着这个人将来应该有一番作为,所以这些话他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。夏侯婴听到后非常惊讶,于是命令停止斩首,把那个人带到自己面前。看到那个人身材魁梧,夏侯婴心中产生了爱惜人才的想法。检查过斩首的名单后,他发现那个人就是韩信,于是便询问他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计策或谋略。韩信把他内心所藏的才能和谋略,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夏侯婴,这让夏侯婴大为赞叹。夏侯婴对韩信说:
“那十三个人都已经死了,唯独你活了下来。我看你将来一定能成为辅佐君王的大才,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的原因。我现在就去替你向汉王求情,解除你的死罪!”
说完,夏侯婴便命令解开韩信的绑绳,自己则去向汉王刘邦报告,极力称赞韩信的才能,认为他不仅不应该被处死,还应该得到升官的机会。汉王刘邦是个比较随性的人,一听夏侯婴这么说,就赦免了韩信的死罪,任命他为治粟都尉。治粟都尉这个官职,虽然比之前的连敖升了一级,但韩信并没有因此受到特别的宠爱或重视。只有丞相萧何,一直在留意和寻找有才能的人。当他听说夏侯婴非常看重韩信时,也召见了韩信,与他进行了交谈。经过一番交流,萧何发现韩信果然才华出众,满腹经纶,对答如流,这才明白夏侯婴的评价并非虚言,于是当面称赞韩信为大将之才。韩信得到萧何的肯定后,心里想着丞相的权势重大,一定会推荐自己,让自己有机会得到更高的职位,不再长久地屈居人下。然而,等了一个多月,韩信却感觉自己的处境没有丝毫改变,他心想汉王可能终究不会重用自己,于是决定趁机离开,另谋出路。于是,他默默地收拾好行装,独自一人悄悄离开,甚至没有去向丞相萧何告别。后来,有人发现韩信不辞而别,便告诉了萧何。萧何听后心急如焚,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一个稀世珍宝。他连忙挑选了一匹快马,纵身跃上马背,用力挥鞭,快速向韩信离去的方向追去。经过一百多里的疾驰,萧何终于追上了韩信,紧紧拉住了他的马缰绳。韩信原本不想再回去,但在萧何的极力劝说下,加上萧何解释说之前自己还没来得及向汉王推荐韩信,所以事情才有所延误。韩信看到萧何的态度如此诚恳,便决定跟着萧何返回。回到汉都后,萧何向汉王详细报告了关于韩信的情况,并与汉王进行了深入的交谈。经过一番讨论,汉王最终决定任命韩信为大将(具体对话内容在之前的叙述中已经提及)。于是,汉王立即命令礼官选择一个吉日,在郊外筑起一座高高的祭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