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汉王的逆境求生55(2 / 2)

“我们已经离开家两天了,晚上都是借宿在别的村子里。今天一早出门,结果就碰到了乱兵,和祖父走散了,母亲和其他家人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。幸好我们遇到了父亲!”

说到“父亲”的时候,孩子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。但其实,他们并不知道,他们的父亲(汉王)昨天晚上经历了多少惊险。汉王听了孩子们的话,也被深深打动,心生怜悯。

就在他们交谈得正起劲的时候,夏侯婴突然惊慌地喊道:

“那边有旗帜在飘动,难道是楚国的追兵来了吗?”

汉王一听,立刻焦急地说:

“快走!”

夏侯婴也赶紧行动起来,他跑到汉王的车后,亲自为汉王推车,加速向前飞奔。果然,后面真的有楚国的追兵赶了上来,领头的将领名叫季布,他是来捉拿汉王的。汉王跑一段,季布就追一段,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,形势十分危急。汉王因为担心车子太重会影响逃跑的速度,竟然狠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从车上推了下去。夏侯婴见状,连忙伸手,一边一个,把孩子又重新抱回车里。可没过多久,汉王又故技重施,再次把孩子推下车。夏侯婴又赶紧下车,把两个孩子再次抱回车中。这样反复了好几次,终于惹恼了汉王。他回头怒斥夏侯婴说:

“我们现在处境极其危险,难道还要带着这两个孩子,一起丢掉性命吗?”

夏侯婴却坚定地回答说:

“这两个孩子可是大王您的亲生骨肉,怎么能说丢就丢呢?”

汉王更加生气了,他气呼呼地拔出剑,想要杀掉夏侯婴,这也太过分了!夏侯婴眼疾手快,一下子躲开了。这时,他看到汉王又把两个孩子踢下了车。于是,他干脆让别的将领来驾车,自己则张开双臂,轻轻地夹住两个孩子,一跃跳上了马背,紧跟着汉王一起逃走了。楚国的将领季布,因为追赶不上,也只能无奈地带着军队回去了。

看到追兵已经远去,汉王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。这时,夏侯婴也骑马赶了上来,两人碰了头,商量之后决定前往下邑避难。下邑位于砀县的东边,之前汉王的妻兄吕泽曾带领军队驻扎在那里。于是,汉王和夏侯婴带着孩子们,选择了一条隐蔽的小路前往下邑。巧的是,吕泽正好派兵出来探查情况,一见汉王到来,立刻热情地迎接他们进城。这样,汉王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。不久之后,其他的汉将也得知了汉王的下落,纷纷赶来会合,汉王的势力因此又开始逐渐壮大起来。在探听各路诸侯的最新情况时,汉王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:殷王司马卬已经战死沙场。另外,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也再次向楚国投降了。韩、赵以及河南等地的残余军队也都各自散去,回到了自己的地盘。虽然这些变故对局势影响不小,但各路势力仍然是分分合合,没有形成稳定的联盟,所以汉王并没有对此过于愤恨。然而,最让汉王牵挂和担忧的是他的父亲太公以及妻子吕氏等人的安危,他们已经好多天没有消息了。经过多方打听,汉王终于得知,他们已经被楚军俘虏并带走了。原来,太公带着家眷为了躲避楚军的追击而逃亡。除了儿子、儿媳和孙女之外,还有一位名叫审食其的仆人随行。他们一行人扮成难民的模样,小心翼翼地沿着偏僻的小路潜行。前两天还算平安,白天行走,晚上找地方休息,虽然受了些苦,但总算是安全地度过了。然而,到了第三天一早,他们再次启程,走了大约几里路后,突然遇到了许多楚兵。大家慌忙躲避,生怕被发现。不幸的是,楚兵队伍中有几个人认出了太公和汉王的妻子吕氏。他们立刻一拥而上,将太公和吕氏两人抓住。审食其因为不愿意离开他们,也被一同抓住,而其他人则都逃散了。这时,汉王身边只剩下两个孩子,他的兄弟亲族一个也没见到。更让他心痛的是,他得知自己的父亲和妻子被敌人俘虏了,生死未卜。这个消息让汉王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。经过众位将领的安慰和劝说,汉王好不容易止住了泪水,然后带着众人转向砀县行进。他再次派出侦察骑兵去打探太公和吕氏的消息。后来,他收到了确切的消息,得知太公和吕氏虽然被俘在楚军中,但幸运的是还没有死。项羽把他们当作重要的筹码,留作抵押,希望以此让汉王投降。然而,汉王怎么可能愿意冒险去投降呢?他只能暂时忍受这种分离的痛苦,慢慢想办法解决。虽然可以舍弃妻子,但父亲又怎能轻易舍弃呢?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。

过了几天,汉王又收到了王陵传来的悲痛消息,说他的母亲被楚军掳走,最终选择了以剑自刎,临终前留下遗命,让王陵坚定地效忠汉朝,并发誓要报这个大仇。汉王听到这个消息,心里既悲痛又欣慰。他立刻给王陵回信,劝他节哀顺变,同时鼓励他一起努力复仇。与此同时,汉王一行人继续向西行进,当他们经过梁地的时候,又得知了楚军正在进攻的消息。汉王心里既害怕又愤怒,于是他紧急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和辅佐官员,商量如何击退敌人。但是,由于之前的战斗中他们刚刚遭遇了失败,将领们都不敢轻易主张迎战,只是互相看着,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。汉王猛地一拍桌子,激动地说:

“我宁愿把关东的土地都放弃,分给那些有能力的英雄豪杰,但我现在想知道,谁能为我效力,打败楚国,立下大功,从而享有这些关东的土地呢?”

话音刚落,就有人接上了话茬:

“九江王英布和楚国之间有矛盾,彭越则帮助齐国占领了梁地。这两个人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,我们可以把他们招募过来,让他们为我们效力。至于大王您的手下,韩信无疑是最出色的。如果大王您真的把关东的土地分给英布、彭越和韩信这三位将领,他们一定会非常感激,并且愿意拼死效力。这样一来,即使项羽再强大,也容易被我们打败了。”

汉王一看提出这个计策的人是张良,就连声说好,并转头问身边的人:

“谁能替我去劝说九江王英布,让他背叛楚国,归顺我呢?”

这时,旁边有一位名叫随何的谒者挺身而出,表示愿意前往。于是,汉王就派了两千名官吏,和随何一起出发。随何领命后,就带着人马走了。接着,汉王又向韩信和彭越的军队派遣使者,请求他们的援助。他自己则亲自率领军队,从梁地出发,经过虞地,最后到达荥阳。荥阳是黄河以西的重要军事要地,汉王必须在这里守住,以阻止楚军向西进攻。他命令部队在城外驻扎,自己则进城休息。

仅仅过了一晚上,突然有一位将领走了进来,他穿着白色的丧服,脚步踉跄,急匆匆地跪倒在汉王的面前,哭得泣不成声。汉王连忙仔细打量,发现这位将领竟是他沛中的老朋友王陵。汉王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,扶起王陵,并请他在一旁坐下。王陵一边哭一边说道:

“我和那个逆贼项羽,不知道前世有什么深仇大恨。他不仅逼得我的母亲自杀,还要把我母亲的遗体煮在鼎里。我气愤得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。希望大王您能派给我一支强大的军队,让我和您一起去讨伐他。如果不把项羽剁成肉酱,我誓不罢休!”

汉王听后非常震惊,他说:

“项羽竟然如此狠毒吗?不仅你想要报仇,就算是我,作为与你多年的老朋友,也理应帮你出这口恶气。更何况我的老父亲和弱小的妻子也被项羽的军队俘虏了,他们的生死都难以预料,我怎么能不去救援呢?只是现在的问题是,我军最近刚刚打了败仗,还需要整顿军备,补充人员和物资,招募新的士兵和将领,才能够再次与敌人交锋,一举击败他们。如果我们不这样做,而是贸然出击,那么以敌人的强大和我们的弱小,敌人的众多和我们的寡少,如果再次失败,那可就真的无法挽回了!”

王陵还是不停地流着眼泪,汉王见状又安慰了他一番,打算等到韩信等人的兵马到齐后,就立刻出发去救援。王陵虽然心中无奈,但也只能含着泪水向汉王表示感谢。说到陵母,她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中豪杰。关于她为何自杀,又为何会遭遇烹煮的命运,应该在这里简要地补充一下,以展现这位烈妇的英勇和坚贞。这部分内容确实是不能省略的。陵母被项羽俘虏后,项羽将她安置在军营中,并威胁她写信招降王陵。但陵母坚决不肯写这样的信,她保持了自己的忠诚和节操。项羽见威胁无果,便派人快马加鞭前往阳夏,假传陵母的遗命,欺骗王陵说陵母希望他放弃汉朝,归顺楚国。王陵猜测这可能是项羽的诡计,同时他自己也不愿意投降项羽。于是,他打发走了项羽派来的使者,另外派了自己亲信的人前往楚国探望母亲,想弄清楚事情的真假。这个亲信到了彭城后,却没能见到陵母。没办法,他只得去见项羽,转达王陵的话,说王陵希望能见到他的母亲。项羽听后,立即叫来陵母,让她面向东坐着,然后当面告诉王陵的亲信,让王陵马上投降,以保全他母亲的性命。陵母在项羽面前,不便于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,只能含糊其辞,随便应付了几句。等到王陵的使者准备告辞返回时,陵母以送使者为名,步行走出了军营的大门。一直等到使者将要上车,向陵母告别的时候,陵母流着泪对使者说:

“麻烦你转告陵儿,让他好好侍奉汉王。汉王为人宽厚,深得民心,将来一定会拥有天下。我的儿子千万不要因为挂念我这个老妇人,而心怀二意。我该说的都说了,接下来我这个老妇人就只能以死来报答项羽了。”

使者当时还不知道陵母已经有了寻死的决心,还以为这只是她一时气愤所说的话,不用太在意。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请陵母保重身体的话,然后就匆匆上车离开了。谁也没想到,陵母竟然从袖子里掏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。她朝着西方(可能是王陵所在的方向)大声呼唤了两声“陵儿”,然后咬紧牙关,一狠心将匕首横在了自己的脖子上。只听“咔嚓”一声,喉管立刻被割断,鲜血四溅。这真是一位志节高尚的老母亲啊!她就这样倒在了车旁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她的英勇和决绝,比起历史上那位有名的漂母来,还要更加令人敬佩。使者见状,根本来不及施救,而且担心自己也会受到牵连,于是赶紧跳上马车,飞快地逃走了。项羽正派人出去查看陵母的情况,当这个人看到陵母的言行举止后,也感到非常震惊。等到他得知陵母已经自杀的消息后,立刻回去向项羽报告。项羽听后大发雷霆,他命令手下人把陵母的尸体抬进来,然后狠狠地扔到一口大锅里,并点火焚烧。不一会儿,陵母的尸体就被烧得不成样子了,项羽这才觉得解了心头之恨。然而,人都已经死了,再对她进行烹煮又有什么意义呢?这样做只会让王陵知道后更加痛恨项羽。这真可谓是冤冤相报,仇恨越积越深,难以化解啊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