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章 英布叛乱背后的真相75(2 / 2)

高祖说:

“丰邑是我长大的地方,我自然更不会忘记。只是从前雍齿背叛了我,而丰邑的人又都愿意帮助他,他们实在是对我太过无情。但现在既然父老乡亲们一再请求,那我就一视同仁,也免除丰邑的赋税和劳役吧。”

其实雍齿现在已经被封侯了,高祖又何必再怨恨丰邑的人呢?父老乡亲们再次代表丰邑的人向高祖叩头致谢。高祖等他们谢完之后,拱了拱手就上车,向西离去了。父老乡亲们回到沛县后,就在高祖住过的行宫前建起了一座高台,命名为“歌风台”。高祖在前往淮南的途中,接连收到了两个好消息,心里非常高兴。

这两个好消息一个是长沙王吴臣派人送来的,献上的是英布的首级。高祖仔细查看验证后,确认无误,便颁布了诏书褒奖吴臣的功劳,并让送信的人带回诏书。另一个消息是周勃发来的捷报,说是在追击陈豨的过程中,他们在当城打败了陈豨的军队,刺死了陈豨,现在已经完全平定了代郡以及雁门、云中这些地方,等待高祖的诏书来决定后续的行动。高祖立刻又发了一道诏书给周勃,让他带领军队返回。只有淮南已经封给了儿子刘长,楚王刘交也回到了他原来的封地。但是荆王刘贾在逃跑过程中去世了,而且没有留下子嗣。因此,特别将荆地改设为吴国,并立了兄长刘仲的儿子刘濞为吴王。刘濞原本是沛侯,刚满二十岁,体力过人。在这次高祖讨伐英布的战争中,刘濞也随行出征,并且在战斗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,杀敌众多。高祖考虑到吴地民风彪悍,需要一位强壮有力的王来镇守,才能确保没有忧患,于是特别任命刘濞为吴王,镇守吴地。刘濞在接受任命后来向高祖谢恩,高祖仔细地打量他,发现他面貌粗犷且带着一股隐隐的杀气,不由得心生懊悔。他带着一丝惆怅对刘濞说:

“你的相貌看起来有反叛的迹象,这可怎么办呢?”

说到这里,高祖又觉得自己已经发出的命令不好再收回,感到非常为难。刘濞听后心里暗暗吃惊,立刻趴在地上。高祖则抚摸着刘濞的背说:

“汉朝以后五十年,东南地区可能会有动乱,难道会应验在你身上吗?你应当记住,天下同姓的人都是一家人,千万不要有反叛的念头,切记!切记!”

既然已经看出刘濞有反叛的面相,高祖为何不直接收回封他为王的命令呢?而且关于五十年后会发生动乱的预言,高祖又是如何预知的呢?这可能是因为史书的记载有时喜欢夸大其词,所以这样的记载并不完全可信。刘濞听后连连表示不敢有反叛之心,高祖这才让他起身,又叮嘱了他几句,然后才让他离开。刘濞随即整理好行装,启程前往封地。从此以后,高祖的子弟们被分封到了八个诸侯国,分别是齐、楚、代、吴、赵、梁、淮阳、淮南。除了楚王刘交和吴王刘濞外,其他的都是高祖的亲生儿子。高祖认为他们都是自己的骨肉至亲,应该不会有反叛之心。即便是已经显露出反叛迹象的吴王刘濞,高祖也只是把他当作侄子看待,认为不必太过担心。然而,谁能料到后来竟然发生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呢?这个我们暂时先放一放,以后再说。

高祖从淮南出发后,向东行进,途中经过了鲁地。他派遣官员准备了丰盛的祭品,去祭祀孔子。等祭祀完毕后,官员回来复命,高祖便改道向西行进。但在途中,高祖的箭伤又发作了,他不得不匆匆进入关中,回到长乐宫休息,一连躺了好几天。戚姬早晚都守在高祖身边,看到他不停地呻吟,心里非常担忧。于是,她找机会向高祖进言,再三请求高祖一定要保全他们母子的性命。高祖心里暗自思量,只有废掉现在的太子,立戚姬的儿子为太子,才能确保他们母子的安全。因此,他决定再次提起这件废立太子的事情。张良担任着太子的少傅这一职位,从道义上讲,他不能对这件事情置之不理,于是便首先入宫向高祖进谏,说了很多劝阻的话,但高祖就是不理会他。张良心想,自己平时进言的时候,高祖大多都会听从,但这次却完全听不进去,好像有什么隔阂一样。张良觉得自己再劝下去也没什么用,不如先退回去。于是,他连续好几天都关着门,不见客人,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,不能出门。当时,太子太傅叔孙通被高祖的行为激怒了,他入宫强烈地劝谏高祖说:

“以前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而废掉了太子申生,结果晋国因此混乱了好几十年。秦始皇因为没有早点立扶苏为太子,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,这些可都是陛下您亲眼见证过的历史教训啊。现在我们的太子既仁慈又孝顺,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。吕后与陛下您一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,并且只生下了太子这一个孩子,您怎么能无缘无故地就背弃他们呢?如果您一定要废掉嫡长子而立年幼的孩子为太子,那我情愿先死,就用我的鲜血洒在地上来表示我的决心和抗议!”

说着,叔孙通便拔出了剑,想要自杀以表决心。高祖慌忙摆手,叫他不要这样做,并对他说:

“我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,你怎么能把它当真呢?竟然要用自杀的方式来劝谏,千万不要这样误会我呀!”

叔孙通便把剑放了下来,回答道:

“太子是国家的根本,一旦根本动摇,国家就会震动,怎么能把国家大事当作儿戏呢?”

高祖说:

“我听你的话,不更换太子就是了!”

叔孙通便退了下去。接着,朝廷内外的群臣也纷纷上书,坚决反对更换太子,这让高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他既不便强行违背众人的意愿,又不好过分拒绝自己宠爱的妃子,于是只好暂时把这件事搁置起来,以后再想办法。

后来,高祖的伤势稍微好转,他便在宫中设宴,特别邀请了太子刘盈来陪同。太子刘盈应召入宫,同时,那四位老者(四皓)也一同跟了进来。等太子行完礼后,四位老者也都走上前来拜见高祖。高祖看着他们,只见他们胡须和眉毛都像雪一样白,相貌威严庄重,心中感到非常惊异。于是,高祖便问太子:

“这四位老者是谁呢?”

太子还没来得及回答,四位老者已经自我介绍了他们的姓名。高祖听后,惊讶地问道:

“你们就是商山的四位贤士(四皓)吗?我寻找你们已经好几年了,你们一直躲避我,不肯出山。现在为什么突然来到这里,还跟随我的儿子一起出游呢?”

四位老者(四皓)一起说道:

“陛下您过去轻视士人,又常常出口伤人,我们讲究道义,不愿受此侮辱,所以才没有遵从您的命令前来。现在我们听说太子仁厚孝顺,对待士人恭敬有礼,天下的人都伸长脖子仰慕他的道义,愿意为他效死。我们体察到民众的心意,所以特地远道而来,希望能辅佐太子。”

高祖听后,慢慢地说道:

“你们愿意来辅佐我的儿子,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?只希望你们能始终如一地保护他,不要让他失去德行。”

四位老者恭敬地听从命令,并按照顺序举杯向高祖敬酒祝寿。高祖勉强接过酒杯,并让那四位老者(四皓)一同坐下,几人一起喝了几杯酒。大约过了一两个小时,高祖总觉得心里不太痛快,于是就吩咐太子先行退席。太子站起身来,四位老者也跟着站起来,跟随着太子,向高祖行礼告别后离开了宴会。高祖急忙把戚姬叫到身边,指着那四位老者对她说:

“我本来打算改立太子,但你看,那四位老者已经站在太子那边辅佐他了,太子的势力已经稳固,很难再有所改变了。”

戚姬听到高祖的话后,眼泪立刻流了下来。但高祖知道,女人只知道流眼泪是没有用的。他安慰戚姬说:

“你也不要太过悲伤,要知道人生自有定数,随遇而安吧。你就先为我跳一支楚舞,我来为你唱一首楚歌。”

戚姬虽然无奈,但也只能听从高祖的话。她在席位前扬起翠绿的衣袖,轻盈地跳起舞来。高祖则思考了一会儿,很快就构思好了歌词,随即高声唱道,歌词大意是:

“天鹅高高地飞翔,一飞就是千里远。它的羽翼已经丰满,可以横渡四海。它已经横渡了四海,我们又能拿它怎么办呢?即使有捕鸟的绳索,又能往哪里施展呢?”

高祖唱完一遍又一遍,反复吟唱了好几遍,那音调听起来十分凄怆。戚姬本来就懂得文学,听着歌词的意思,越发觉得悲伤从心底涌来,无法再继续跳舞,干脆就掩面痛哭,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个不停。高祖看到这样的情景,也没有心情再喝酒了,他吩咐下人撤掉宴席,亲自带着戚姬回到内室。他尽力用温柔的话语安慰戚姬,让她不要太过悲伤。但从此以后,关于废立太子的问题,高祖却再也没有提起过。其实,太子本来就不应该轻易废立,但如果想要保全戚姬,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?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