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 如兰21130(2 / 2)
几个官兵直接从后院追了上去,一路上都没有看到人影。
在茶楼二楼喝茶的石韫和明兰,看到街面上的官兵在四处乱窜,一个十分淡定,一个心里后怕不已。
石韫看了她一眼,小声的叮嘱道:“你今日进宫送完饭便出来了,没有在宫内停留,而是跟我一起在外面逛街。”
“我们在店里碰见了慌不择路的蕊初,她向我们求助,便心善帮了她一把。以后对外记得要这么说,明白了吗?”
明兰一下子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,连连点头,“多谢五姐姐提点。”
“姑娘,六姑娘,马车到了,就在楼下。”
喜鹊指着楼下的马车说道。
楼下驾车的车夫正是秋木,他看到二楼窗口的喜鹊,朝她挥手。
石韫二人坐着马车回家,路上还被官兵拦住搜查了一番。
秋木塞了点银子,官兵也没有为难她们,掀开帘子看了一眼,便放她们通行。
回到盛家,王若弗、海朝云等人已经在寿安堂急的团团转,老太太也是神色凝重。
她们已经知道了兖王叛乱的消息,第一时间关好门,派几个小厮出去打探消息,让剩下的小厮和仆妇分批把守盛家的门户。
王若弗转了几圈,哀求道:“母亲,如儿和明丫头还在外面,咱们派人去找找吧。”
“如今叛军围着大内,宫外他们没动,街上不是买卖照做,该担心的是在宫里面的人。盛家的全部男丁都在宫里,要是有个万一……盛家可就绝后了。”
老太太捂着胸口,喘了两口粗气。她没有说的是,如果明兰也被堵在宫里,那后果……
她心里悔啊,早知道就不提往宫里送吃的一事。
王若弗一听腿一软,直接摔倒在地,海朝云立马上前搀扶她,刘妈妈连忙上前帮忙。
“长柏,我的长柏啊。”
王若弗看到海朝云抱着她痛哭。
自成婚后,海朝云跟长柏相处和睦,夫妻感情深厚,一听长柏可能会出事,她心里难受不已,眼泪控制不住往下流。
长枫的媳妇柳氏用帕子捂着脸哭,她才刚嫁进来没多久,还不想守寡。
“老太太,大娘子,两位姑娘回来了。”
一位女使小跑着来禀报。
屋内的哭声一顿,王若弗擦掉眼泪,“如儿回来了?”
没让她等多久,石韫就带着明兰来到寿安堂。
“如儿,你没事就好,真人保佑。”
王若弗刚高兴一会儿,又想起宫里的长柏,立马跟她哭诉。
老太太看到明兰平安无事,抓着她的手,未语泪先流,吸了口气,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。”
“祖母,我没事。”
明兰安慰道。
“明丫头不是进宫了吗?宫里什么情况?长柏怎么样了?”
女儿没事,王若弗开始担心还在宫里的儿子。
明兰直接按石韫教给她的说词,说了一遍。
事实真相,她打算私下里再跟祖母说。
“那岂不是不能确定长柏的安危?万一要是救驾来迟,那该如何是好?”
“不许胡言乱语。”老太太呵斥了一句,“陛下乃是天子,自有上天眷顾。我知道你是担心长柏他们的安危,但长柏他们是文官又不是武将,只要他们不反抗,兖王不会动他们的。”
被说了一通,王若弗倒是稍稍安稳了些。
老太太看向石韫,“五丫头,你那两个小厮身手如何,能护卫那宫女平安到达禹州?”
石韫很有信心的回答,“一个人对付七八个不成问题。”
城外,在小五小六的护送下,蕊初顺利的跟禹州的人接上头。
蕊初将血诏和兵符交给赵宗全,可没想到赵宗全犹豫了,身边的人纷纷劝他。
蕊初一看,耽误不得,直接跪下磕头,“宫中情况危急,还请太子殿下即刻出发去营救陛下。”
这声太子殿下一叫,其他人也跟着跪下大喊太子殿下。
“你,你们这是干什么?”
赵宗全一副“你们都在逼朕”的表情,仰天无奈叹息,然后拿着兵符出发去城郊军营点兵,进宫勤王。
夜晚,盛家灯火通明,街上喊打喊杀的声音已经消失,但盛家的每个门户依然有小厮仆妇把守,不敢有丝毫松懈。
众人还聚在寿安堂没有离开,石韫是想走的,但一看其他人的脸色,她就知道走不了,老实的坐在椅子上等着盛长柏他们被送回来。
“外面安静了,宫里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?”
有小厮在外面查探情况,时不时传递消息回来,勤王大军进城,有人救驾的消息她们也都知道。王若弗脖子伸长,向外张望,想知道有没有新的好消息传来。
石韫低着头看手帕像是在发呆,其实她动画片已经看了好几集了。大黄一回来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,要不然她还能撸撸猫。
“好消息,好消息,主君他们回来了。”
一位女使还没进来就开始高喊。
随着盛紘三人回归,盛家好一阵热闹,下人们的精神一松,一副有了主心骨的模样。
三人身上的官服都来不及换,一路来到寿安堂给老太太请安。
“儿子不孝,劳母亲担忧。”
“这是人祸,跟你有什么关系,快快起来,坐。”
盛紘是迫不及待的跟老太太分享宫里的见闻,也是为了借助老太太的智慧,帮他分析分析,安定心神,他这一天吓的也够呛。
盛长柏在一旁补充道:“顾二哥他化名白烨在太子的手底下历练,如今也跟着救驾,立下大功。”
明兰坐不住问道:“二哥哥,那蕊初呢?她可安好?”
“她冒死出宫送血诏,已经被立为安宁郡主,养在皇后身边。”
没聊多久,一屋子的人除了石韫都是身心俱疲,各自回院里休息。
半个月过去,陛下驾崩,新皇登基。
今年的科举受到影响,推迟了一段时间,并且新皇登基开恩科,明年也可以考科举,不用等三年。
机会难得,来汴京赶考的举子基本上都决定这次不过,明年再考,做好了在汴京多留一年的准备。
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