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章396(1 / 1)
郑伊湄道:"临走的时候,父亲曾经派人送信于我,郑氏受崔氏一案牵连被盯得紧,我们想等局势定下来后再大婚,到时候请父亲来平城。”岑璠觉得这样也好,一门婚事若是能得到亲友的祝福,自然是再好不过。她道:“前些日去洛阳时我们去见了郑老家主,你放心,他的身子很好,几位郑氏公子也都在洛阳。”
郑伊湄不由想到往年还在郑家时过年的情形。
那时每年洛阳都会燃起璨亮烟火,上元节不去宫中,就会陪她去街上猜灯谜。清了许多,
在这平城有他,过年时他们去村子里买了爆竹桃符,一起做了团圆饭,但到底过年冷可她也不后悔。
她问道:“父亲还说了什么?
"
“郑家主说郑氏一切安好,让你莫要挂念,平城这里会冷到三月,让你多穿些衣裳。”郑伊湄静静笑了笑,"我想捎封信给父亲,还要劳烦皎皎帮我将信送到父亲手上。"们调去离洛阳近些的地方。
岑璠点了点头,道:“郑家主同晋王殿下说了,等到过些年崔氏的风波过去了,就将你“那便多谢殿下了。”
岑璠微微低眼,看向腰间的玉佩,问道:“阿湄可同我说说这枚玉佩的事?”郑伊湄本不愿意提及此事,可一想想,此事已经过去多年,面前的人又是晋王妃,便也没再隐瞒,"皎皎可知道,杨氏满门被灭时,晋王的母亲投井而亡之事?岑璠打听过晋王从前的事,知道一二,那位皇后曾杀了宫中的一位妃子,皇帝怀恨在心,却一直碍于杨氏的势力,不敢处置。
那位皇后自请废后,又投井而亡,皇帝大怒,未将皇后葬在皇陵,连名号都不曾留下,直到晋王回来,杨氏平反,这位废后才得以恢复一个名号。郑伊湄道:"那时晋王被大内侍卫从宫中救出,父亲安排了人将晋王送出洛阳,与杨太尉汇合,当时不少势力都要杀杨氏之人,北上时两人便是遇上了追兵,好在是在郑氏的盘,父亲派人救下晋王,封锁消息,为了混淆视听,暗中联系了朝中势力,声称在南边找到了晋王,杨氏坠崖而亡,要将晋王护送回宫。"
"母亲当时带我在彭城探亲,我虽比晋王小了三岁,可晋王在冷宫多年,身形瘦弱,看上去也是相仿,父亲便让我假扮晋王,先分散那些人的兵力,以确保晋王和杨氏剩下的人能顺利逃往军镇,可那时境遇着实凶险,虽然有郑氏人暗中相护,我与母亲却也遭到了追杀,被逼至睢陵时,实在走投无路,母亲便将我放在了寄云寺中,自己和郑氏的人与那些人周旋郑伊湄说着说着,声音越来越小,渐渐地合上唇,没了声音。岑璠多少能察觉出来什么,也没再问下去。
那时我才知道,母亲在躲追兵时不幸摔下了山,过世了......郑伊湄手紧了紧,却是坦然道:"后来晋王到了军镇,家里人来寻我,将我带下山去,辞官的念头。
她的父亲那时专于朝政,听到母亲因此丧命,却也是大哭一场,消沉了许久,还有过父亲这些年对他们几个母亲所出的子女都格外关照,特别是她,她能够感受到,父亲对她不仅仅是偏爱与宠溺,还有许多是愧疚......
岑璠听后久久沉默,问道:“那你有怨过郑家主吗?
"
郑伊湄道:"长大后父亲将当年的真相告诉我时,也曾怨过一段时间,可却做不到一直怨下去。
"
岑璠忽然又想到,郑中书令那日说的话,说将来江山安定,便要退下来隐居。或许不仅是对女儿有愧,更是想到了曾经的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