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394(1 / 1)
总之,这番一折腾之后,北静郡王一脉原本那些手下也就人心浮动了,等到如今这位做北静郡王的时候,真正能指使得动的人已经不多了,不过人家如今反倒是跟那些文臣走得近,毕竟,这一位祖母和生母都是出自书香门第,如今天下承平,母族也算是起来了,北静郡王这一脉自然开始向着文臣方面靠拢,反而跟那些武将疏远了许多。
风瑜能知道这些,就是靠的是自己身边新上来的教养嬷嬷,这位是元后以前身边的姑姑,大家都叫她苏姑姑。之前其实是伺候徒景辰的,如今就被安排到了风瑜身边,这位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,但是运气不好,生母没了,虽说是个女儿,按理说碍不了继母什么事,但是谁让她生母给她留下了不菲的嫁妆呢,因此,继母就想要将她嫁到自己娘家,顺便将她的嫁妆跟娘家一起分了。要是继母娘家的侄子是个良人也就算了,偏偏是个贪花好色不靠谱的。她想办法联系上了自己的舅家,表示自己可以将嫁妆留给舅家,请舅家为自己做主。最后,她舅家出面,费了一些周折,给她求得了一个选宫中女官的机会,她就这样进了宫。
苏姑姑一开始在宫里头只是尚衣局的寻常女官,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,被元后看中,要到了自己身边做了女史,后来元后去世,她就先去了太子那里,太子之所以会经常来看风瑜,也有她的提醒。不过如今太子那边,真正管事的是乾元帝给的几个太监,所以,苏姑姑在那边其实也没多少用武之地,干脆就到风瑜这里来了。
苏姑姑在宫里这么多年,知道的事情不少,在风瑜明确表示了对外朝的兴趣之后,就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跟风瑜说了起来。四王八公算是如今朝堂上的中坚势力,他们要是一起出面,差不多就能代表一半的意见,所以,苏姑姑自然是先说到了他们。
比起两个如今已经几乎不沾手兵权的异姓王,南安郡王和西宁郡王就不一样了,这两位虽说在京中有王府,家眷也住在王府里头,但是,他们常年还是驻扎在外,一个驻扎在东南,一个驻扎在西北,都手握重兵,所以朝廷即便对他们有什么意见,也只能是怀柔为主,甚至连兵饷之类的也不能克扣。
至于八个国公,情况就不一样了,他们八个国公其实不是同一批册封的,有的是taiu时期册封的,有的是taion时期晋封的,如今已经不是所有人都保留了国公爵位了。老一辈在的还好,老一辈不在了,如今又没有多少立功的机会,下一辈继承爵位的时候,就要降等,好在朝廷还算是记得他们的功劳,所以降等并不多,起码还都是侯府。不过即便如此,朝堂上乃至民间依旧习惯性地以国公府称呼。
武将之中就是以他们为主,而文官这些年变化却挺大,毕竟,武将多半手里都有兵权,又都是开国功臣,所以即便是有错,一般也是高高抬起,轻轻放下。但是文臣就不一样了。taiu是泥腿子出身,一开始的时候,哪有什么读书人投靠,那会儿天下大乱,军阀并起,甚至北地还有胡人时常叩边,想要重演当年旧事,入主中原,一开始的时候,谁也没想到最后能够成事的就是一帮泥腿子。当然了,也是他们一开始也不起眼,毕竟,taiu当初就是带着一帮同乡兄弟在山上做土匪,历朝历代,也没土匪成事的先例,这等土匪,能靠打劫劫到个愿意投靠他们的酸秀才都算是不错的了,所以,等到后来他们滚雪球一样壮大之后,先是靠着俘虏前朝的官员,威逼当地的乡绅,之后才陆续有人投靠。
所以,大齐刚开国那会儿,文臣大多都是降臣,等到开了科举之后,上来了一些,也都是这些降臣的门生,毕竟,一帮大老粗,总不能去做主考学正吧,那会儿文臣想要跟武将争夺话语权,很是闹了不少事情,如今到了乾元帝已经是第四任皇帝,像是先帝康平帝在世的时候,就因为文臣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,搞夺嫡站队,康平帝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,作为taion之子,一向武德充沛,要不是后来没仗打了,恨不得想要找个敌人出来御驾亲征的主,见那些臣子各种搅和,以至于原本选好的太子被忽悠傻了,一次代表先帝离京巡幸赈灾的时候,竟是犯了白龙鱼服的错误,以至于染上了瘟疫,不治身亡。先帝因此勃然大怒,大开杀戒,当时太子身边侍奉的一干文臣还有护卫统领都因此获罪,连同保护太子的那三千羽林卫都被打发到了边境戍守,说白了就是流放。之后,先帝其他几个儿子相争,弄得乌烟瘴气,最后反倒是年纪小一些,原本没什么希望的乾元帝脱颖而出。
苏姑姑并未经历过这些事情,倒是她进宫之后跟的一个姑姑曾经经历过那段日子,那段时间,先帝简直就是一个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,外臣还需要顾忌,宫里的宫人本来就是奴婢,先帝那会儿暴躁的时候,谁要是敢犯错,那真的是往死里罚,那会儿御前的差事没一个敢去的,一个个能躲的都躲开了。苏姑姑之前跟的那个姑姑原本也是一个宠妃身边的,结果那个宠妃就是在那时候说错了一句话,直接就被打入了冷宫,要不是那个姑姑有些门路,手里也积攒了不少钱,要不然真是没法脱身。
苏姑姑将听来的一些事情跟风瑜说了一番,她其实是想要告诉风瑜,以后不要那么愣头青一样,什么事都往大里闹,圣人如今不计较,不代表以后不计较,别真的叫圣人生气,就算她是公主,回头也讨不了什么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