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586(1 / 1)
徒景辰这话一说,许多人就不吭声了。对于底层百姓来说,欠钱不还,那哪怕是倾家荡产,卖儿鬻女,债主也是会逼着对方还的,但是,对于中上层来说,情况就没这么简单了,大家都是要脸的人,若是借给阶级地位相当的人,你好意思没事就上门要债吗?何况,这回还不是借的什么亲朋同僚,而是借的国库。朝廷这些年来一直国库充盈,所以,上头谁也没想起来这事,下面的人自然是心安理得,毕竟,朝廷的钱,不借白不借啊!哪知道,就因为两伙人在朝堂上吵架,圣上听得心烦,居然就准备要债了呢?
别以为借钱的多半是勋贵,其实文官借的也不少。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家资丰厚的,官场上迎来送往,哪一样不需要钱财,除非你就打算咸鱼摆烂一辈子,否则的话,光是靠着俸禄,是很难过上体面的官员生活的。毕竟,你当了官,将老家的父母亲人接过来不为过吧,纳两房小妾不为过吧,每顿饭多加两个菜不为过吧,人口多了,扩建一下房子不为过吧……这些看着不多,加起来就很可观,又不是什么职位都能贪赃枉法,另外就是各种人生大事、人情往来,这些都是花钱的大头。有的时候,一个钱财不凑手,只能想办法去借,毕竟,很多时候,面子比天大,你要是不花这个钱,影响的就是你的名声,别人要说你不孝不慈,那还能如何,问亲朋好友借,人家借不借是一回事,借多少又是另一回事,那么最简单的,也就是向朝廷借,毕竟,朝廷有钱,也不会天天追着你要债。一开始还有人想着,有钱了我就还,但是一看,其他借了的人都没还,我就还了,那我不是傻子吗?
也亏得这些年朝廷岁入颇丰,也没遇上什么花大钱的地方,要不然的话,就朝廷这些官员借钱的数额和频率,但凡有点什么大事,朝廷都要拿不出钱来了。
这会儿徒景辰也就是说了一句还钱,其实也没想到这事会有多大,等到他找来了户部的人,让他们统计一下,国库这些年到底借出去了多少钱,户部那边一帮人花费了两天时间才算是将帐给盘出来了,最后得出的数字叫一群人都难以置信。
这几十年来,国库足足借出去了三千多万两银子,这里头,多的借了大几十万,少的也有只借了几百上千两的,这种有的是真的遇上了急事,不得不借,有的完全是随大流,身边的人都借了,你不借,就显得不合群,因此,借个几百两银子意思一下,将来要还了,随便就能拿出来。
徒景辰一开始以为也就是几百万两银子的事情,这点钱财对徒景辰来说算不得什么,这些年来内帑入账还是很丰厚的,他自个随随便便都能拿个几百万两银子出来,结果,几千万两,这都是朝廷一年多的税赋了,一想到这么多银子借出去了,徒景辰觉得自己心肝都疼了起来。
不光是徒景辰心肝疼,那些借了钱的官员一个个回去之后,也觉得心肝疼啊!原本大家都要忘了这回事了,结果圣上突然提起来,大家就不能装傻了。
对于那些只借了几百上千两银子的人家来说,还上这么一笔钱,并不会伤筋动骨,还就还了,但是对于那些借得比较多的人来说,这就很坑了,谁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啊,至于说变卖产业什么的,那些产业都是下蛋的金鸡,谁舍得就这么卖了啊!何况,仓促出手,也卖不出好价钱,那可就亏大了!
也有人家家里一直准备着这么一笔钱,就等着朝廷什么时候要账,好还回去,比如说荣国府。
荣国府借的钱其实是真的有了年头了,最开始还是贾源在的时候,那会儿为了安置一些受伤残疾的亲兵,贾源求了当时的aizong皇帝,借了一笔钱,买了不少地,将那些伤残的亲兵部下给安置了,其实这算是为朝廷花的钱,毕竟,伤残的人都是为了大齐而受伤残疾的。只是那些年连年战乱,朝廷手里也没有太多钱财,要是开了这个头,朝廷有多少钱都不够花的。所以,aizong皇帝那时候跟手下那些亲信约定,他会拿出一些土地,由这些亲信将领自个安置那些伤残的士卒。说白了,其实就是皇帝耍无赖,空手套白狼,一笔钱都没出,给了这些亲信部将许多田庄,名义上是这些亲信部将借了皇帝的钱买下来的。
那会儿,大家也没想过要还的事情,起码aizong皇帝在世的时候,没这回事,但是,一朝天子一朝臣,aizong皇帝认这事,不代表下面的皇帝还认,反正你当初是签了借条的,甭管你到底有没有拿到这笔钱,但是户部留了你的借条,你就得还!
所以,贾代han知道这事之后,根本没奢望人死债消,而是老老实实地从每年的收益里头取了一部分银子留出来,专门用于日后还这一笔钱。这些年来,这笔钱就一直藏在老库之中,除了贾赦和贾瑚知道,连史氏都不知道老库里还有这么一大笔银子在。
贾赦也是鸡贼,他也不说这笔钱的存在,而是表示,这笔钱是一定要还的,要从公中出,也就是说,以后公中能分的家产一下子缩水了一大截,这让史氏很郁闷。张氏持家有道,年年都有不少的盈余,只是按照朝廷律法,贾政将来分家只能分到三成,原本史氏是想要趁着没分家,就将公中掏空了,结果当初才做了个开头,就被贾赦捅给了贾代han,这事自然没做成,如今史氏一听贾政本来能分到的三成还得再缩水,愈发不乐意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