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(2 / 2)

  通常的小孩一岁就会叫爸爸妈妈,但余愿长到两岁才学会发声,家里人以为他是较其他孩子晚熟一些,并没有太在意。

  等再长大些,别人逗余愿玩儿,他大部分时候都没有太大的反应。王如娟叫他的名字,别的小孩都会咯咯笑奔向妈妈,他却垂着脑袋不给予反应。

  那时王如娟还没跟前夫离婚,夫家疑心余愿是弱智,带到医院一查,才发现是孤独症。幸而智力倒没什么问题,只是比正常的孩子要难沟通些、难养育些。

  王如娟的父母早早离世,夫家吃准无人给她撑腰,将过错全推到了她身上,一时责怪她孕期吃了不干净的东西,一时埋怨是她的基因有问题。

  前夫和婆婆怨天怨地,王如娟忍耐了大半年,苦和泪都往肚子里吞。直到某天,前夫要余愿叫爸爸,余愿怎么都不肯开口,王如娟亲眼见到气急败坏的男人将余愿踹下了床,她才下定决心跟前夫离婚。

  那时她当全职太太已经好几年了,身上没什么存款,离婚后前夫却一再拖延抚养费,她不得已只能带着孩子租最便宜的房子,重操旧业找了个纺织厂当缝纫工。

  主管是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,起先看她带着孩子不肯招她,是他同在厂里做事的老婆心善,看她可怜才留了下来。

  余愿才不到四岁,还是需要人照顾的年纪,最初半年,王如娟求主管让她把孩子放在纺织厂里。这实在不符合规矩,厂里女工居多,可怜王如娟孤儿寡母,都帮王如娟说好话。

  人心都是肉长的,你一言我一语,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。

  余愿长得伶俐,又不吵不闹,搬个小木凳就能安安静静地坐上一天,女工左瞧右看都喜欢得不得了。

  这家从家里摸来几颗糖果,那家打包自个儿孩子穿不下的衣服,王如娟要推脱,她们还得瞪眼急道:“我们是给孩子的,又不是给你的,都拿着。”

  女人的善意在纺织厂里生根发芽。余愿吃东家饭,穿西家衣,见的人多了,能说的话也多了,不再是呆愣愣的模样。王如娟几次听他开口都偷偷抹眼泪,再苦再累都有了盼头。

  可惜好景不长,大老板下来视察,发现了在厂里的余愿,劈头盖脑将主管骂了一顿,让王如娟赶紧把余愿弄走,否则就打包袱走人。

  余愿不比普通的孩子,时时刻刻离不开人,但王如娟不能丢了这份工,在工友的介绍下把余愿交给了附近一家私人托儿所。

  托儿所在老旧的居民楼里,接待的都是附近工人的孩子,一个月三百五,包午餐。

  所长是个和蔼的微胖的中年女人,看着很是面善,牵余愿手的时候余愿似乎也并不排斥她。

  可就在王如娟转身离开时、就在生了锈的铁质栅栏门要关上时,余愿却挣开所长的手,扑到门上喊了一声“妈妈”。

  王如娟听得心都要碎了。工友不让她回头,劝道:“你现在就不忍心了,以后还要上学该怎么办?”

  她咬咬牙,不顾身后余愿越来越大声的妈妈头也不回地奔下了楼梯。

  王如娟心神不宁了一整天,晚上下班去接余愿,见着余愿懵懵地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,她叫了好几声余愿都不应她。

  “愿愿,妈妈来接你了。”

  余愿还是不说话,乖乖地跟她回家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