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(2 / 2)

  反正就是尖叫连连,让观众去遐想吧。

  “喜剧元素的加入也让这部剧没有那么沉重,反而基调轻松协调一些,”钱总表情十分放松,“咱们就进行下一步吧,还有一道难关等着我们呢。”

  小茯不解:“调色和声音以及特效团队乔导不是都联系好了吗,问题应该不大,还有什么难关呢?”

  钱总朝小茯一笑:“哈,

  果然是新员工,还没经过这一劫。”

  屠愈也点头:“是啊,最后的一劫,就是过审了。”

  ……

  余下的四周时间里,乔翼桥把调色和配音、混响搞定了。

  调色的风格,一如既往的风格化。

  乔翼桥似乎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所谓的风格的出现,他偏爱红棕色系,大饱和度的背景,以及灰度和比较白的人物。

  而这种风格,也意外的和这部片子有些荒诞的气质很适配。

  而且,前面越是风格化的处理,等到中点位置破这个梗之后,后面就越好笑。

  美术设计也帮了不少忙,整个学校设计的非常有舞台剧的质感,其实从一开始就暗示了,这是一出戏中戏。

  但具体的,还是等待观众解读了。

  乔翼桥现在的首要任务,就是希望能过审。

  有经验的华国电影人会在创作之初就对审查有多方面的考量,毕竟一部片子的成败就在于此了。

  但同样,有很多电影人,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把审核当成最重要的因素,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被限制创作,而是想有更自由的空间。

  乔翼桥无意识地成为了第二类创作者。

  其实,也并非乔翼桥不想去看审核的标准,但看着电影局发布的“大九条”,其实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。

  华国影视圈最受诟病的就是审查系统的不透明。

  有些电影明明涉及了一些敏感题材,但偏偏能过审,而同样的桥段和元素用在别的电影中,可能就过不了了。

  也有可能前年的电影过不了审,但今年就突然过了;当然也有不少例子,就是明明已经过审了的电影,又被收回。

  总之,审查的标准扑朔迷离,甚至乔翼桥听到屠愈说,有些剧本会,一开三小时,全程都在聊我们这里能不能过审、那里会不会被和谐等等内容……

  其实纵观全世界,电影审核并非华国所特有的制度,就连电影最发达的灯塔国,在最开始,每个州也都有自己的电影审查标准,后来则是先有“海斯办公室”这样的电影人协会联合承担自我审查的工作,才一步步放开了,直到1968年,才有了现在的分级制度取代电影审查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