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 归乡团圆211(1 / 1)
刘中义说:“大家的心意我心领了,先谢谢。因为现在开沙场确实有风险,我和李涛都问过了。我俩是冒着风险做,顺利,就赚一笔;倒霉,就赔进去了。所以,这个价我就不和大家客气了。下面就签协议发钱吧。” 协议是早就准备好的。村里265口人,170万,以人头分,每人6415块。一家5口人的,得到32075块,又是一笔大收入。 村民们喜得合不上嘴,叽叽喳喳说个不停。 这个说,他俩回来呀,让咱们多赚了一份工钱,这下子,还赚个大的; 那个说,当初这桃园咱们集体干不就好了,看看人家,今年赚了200多万呢! 另一个说,都不齐心呀,当初桃树是生病的,你咋不敢干哩! 又一个说,没那大屁股别穿那大裤子,咱就这窝囊命,光眼馋人家有啥用! 次日,李涛和刘中义拟定施工流程:修路、除草、建办公室、安装地磅、联系挖沙船师傅、购置挖沙设备…… 首先是修路。必须修一条结实的路,从县道直通下去。横穿二里庄的马路是条县道,县道西侧5米远就是小河坎,属于非耕地的公共面积,小河过去就是那片荒滩。 几番斟酌后,修路的位置定在陈霞门口的斜对面,李国清打电话叫来了陈霞。说,在你家门口对面修条路,我看过了,没有正对着你家的门,尽管放心。 “为啥专挑俺家对面?”陈霞略带调皮地问。 “咱村的房子连成了一条横线,不是你家就是别人家,总有一家要中奖嘛!”李国清诙谐地笑笑,“我选中的是风水宝地,宝地上的路都是发财路,你家对面来一条发财路不好吗?” “哦嚯……发财路!”陈霞嗤的一声乐了,随即若有所悟似的应道,“好,好……没问题。” 李国清又敛了笑容:“说正经的,修路必须从桥上走嘛,原来的桥正好用上,咱不可能再去修座桥。这桥在你家对面,没办法。” 陈霞说,知道知道。她嘴上答应着,心里早盘算起来。 沙场的项目开始实施后,李涛和刘中义交替着把各自的媳妇接回了二里庄。店子转让,房子交给物业,代理出租。 李瑄从东莞转学回来,颇费了一些工夫。刚回来头几天学习上很不适应,也算是难为他了。刘焰已读大二,自然不用管的。 贺雪梅和庄瑶回来后,李涛和刘中义对人员的安排进行了商讨。因李涛原来负责管账,这个职务自然交给了贺雪梅。沙场里需要看地磅和管账的,这个就交给庄瑶。 沙场里有挖沙师傅和几个工人,需要一个做饭的。刘中义建议让周芳干,理由是工作轻松,周芳没小孩带,可以挣份工资的。李涛却建议给顾广珍干,理由是刘中华是个半废人,赚不了钱了,颈椎做手术又花了3万,心疼着呢。 李国清也主张让顾广珍干。刘中义推辞一番,答应了。 庄瑶在沙场上班,吃在沙场。刘中义犯不着一个人煮饭,也在沙场吃。因贺雪梅回来了,马晓琼是不可能再去李涛家吃了,刘中义邀她在沙场带伙。 马晓琼想着省事些,也就答应了,反正想开小灶的话,在家里随时可以弄。 如此,李涛一家团聚了。3代人5口之家,每天其乐融融。回到李涛身边的贺雪梅,回想和郭岩的两次宵夜,简直是荒唐而又不可思议。人生是一条曲折的山路,每一步都须走稳。贪看山景是人之常情,如果就此失足,就是千古长恨了。 她想起李涛说的“心灵炼狱”,庆幸自己走过来了。但那段日子的内心感受将是他永远的记忆,像骨髓上雕出的花骨朵,未曾绽放,却凝尽了骨血。 她对于李涛和马晓琼之间的猜忌,也应该烟消云散了。她不会再去追问,她相信李涛,她自己感同身受。 她只是内心里希望李涛能向她多谈谈马晓琼,主动的,情愿的。不知道李涛会不会改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