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六艺75(1 / 2)
只可惜大邾和前朝的文人之间,早就形成唯有读书高,杂学不如四书经义的思维惯式。
她曾盘算过,如果能借助系统当上帝师,那么推行数学和科学研究,强基建绘蓝图,是让大邾朝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教谕从堂舍那边走过来了,点了点从志义道:“你吹一段《潇湘水云》来听听。”
从志义苦着脸,吹得呜呜咽咽,实在是呕哑嘲哳难为听。
教谕摇了摇头,让李时居来。
李时居坐直了身体,缓缓吹出一段悠扬的音调,连教谕都听得如痴如醉。
“笛,涤也。”教谕抚了抚心头,“听时居吹奏一曲,当真有涤荡心中邪气之功用!”
李时居放下短笛,不好意思地微微颔首。
其实也不是她天资卓越,只不过学笛子的人少,从志义又满心琢磨明天的算科考试,只有她心思纯正地研读曲谱、学习指法,自然有模有样,俨然速成。
吹笛子可以速成,但是李时居在国子监学习的时间越长,便越明白一件事——要写出真正的好文章,绝对不能受急功近利科考速成之术的影响。
因为《探花笔记》之风潮,如今市面上的教辅材料已经越来越多了。
李时居闲暇时也去看过几次,她自认《探花笔记》初出茅庐时,因为有薛瑄独特的学习方法,所以格外惊艳,但是类似的书目一多,其中写文章的方法和破题思路如初一辙。
大伙儿都摈弃书本,转而攻读这些笔记书目,导致科举出题人不得不规避这些思维定势,转而寻求新的考点,来甄选真正有才华的读书人。
想来此次考校的出题人,也是抱着此等想法,否则不会在例行了这么多年的四书制艺题和贴诗题外,增加数科算学和书道。
乐课结束,王仪走进来,宣布下半程大伙儿自行背书。
堂内诵读声朗朗,李时居却将四书又翻了出来,覆住双耳,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记诵。
她有一目十行技能,这些书上的内容,其实她早就看过很多遍,甚至熟读到能背诵得地步。
只是很多句子能背出来,其中引用何种典故,引申开来的用法,与其他原句的对比组合,她还算不上精通。
比如上回考校的截搭割裂题,就是将两个语义和背景相近的句子黏合一处,若不是李时居侥幸读过这两个典故,很可能就会答偏方向。
所以认真研读原著,才是写好八股文章的核心。
一边看书,李时居又拿出几张草纸,认真抄写。
同桌的蔺文柏不解问道:“时居兄又在抄书吗?”
李时居摇了摇头,“有膏火钱和翰林院的酬银,我已经不需要抄书换钱了……只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这般抄写一遍,既能温习书卷,又能练习书法,你看我这书道,是不是比从前进步许多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