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一个字,绝74(1 / 2)

 马上进入七月份,燕京的天气热的让人烦闷。

 快中午的时候,食堂里因为后厨要做饭,变成了蒸笼。

 大家伙有的跑到了院里的树下去乘凉,等待着开午饭。

 陈世旭抱着一本《读书》喊道:“为民,你过来看看!”

 “咋了?”林为民听见他叫自己大,答应了一声走过来。

 “《读书》上登了一篇《尤拉之死》的书评。”

 陈世旭手上的《读书》是今早上刚送来的,班里其他人还没看过。

 刚才下了课,陈世旭趁着距离吃饭还有点时间就跑到了所里的图书馆,正巧发现了刚送来的杂志,看到上面有评论《尤拉之死》的文章,他立刻跑来告诉林为民这个好消息。

 他这么一说,周围其他人也涌了上来,“在哪呢?在哪呢?我看看!”

 这年头发表作品,有评论文章本身就是对作者能力或者作品质量的一种肯定,当然了,也有批评的。

 像蒋子隆发表《乔厂长上任记》之后,国内不少报纸、杂志都发表过评论文章,有批评的、有赞扬的,但总体是赞扬大于批评,这也成就了他偌大的名声,“改革文学”的名字也借着这股潮流不胫而走。

 《尤拉之死》能发表在《当代》上,质量自不必说,但能在《读书》上看到关于它的评论文章,还是让大家有些激动。

 作为改革开房后创刊的文学评论杂志,《读书》的历史并不长,但其却因创刊号上的一句“读书无禁区”,成了这时无数中国文学爱好者的心头好。

 创刊号第一版就印刷了五万册,之后又印刷了五万册,一售而空。

 之后,《读书》的销量持续走高,成了国内文学评论杂志当中的翘楚。

 《人性之思——读<尤拉之死>有感》。

 这是评论文章的标题,作者是谢明清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