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 官员人人皆知,人人不言的秘密366(1 / 2)

  靠各个县衙底下的粮长、差役去收。

   粮长、差役们会用“官斛减容”和“淋尖踢斛”的法子压榨百姓。

   所谓官斛减容,就是在收田赋的计量衡——官斛上做手脚。

   本来应该装一百六十六斤的一石斛,有些只能装一百五十斤。黑心些的地方,一石斛实际只能装一百二十斤。

   官斛小了,百姓交的粮自然就多了。多出来的那部分,就被粮长、差役直至县丞、知县一层层瓜分掉了。

   淋尖踢斛顾名思义,官斛装满后,粮长会用力踹官斛一脚。洒出来的粮食成了“损耗”。损耗自然也会被瓜分掉。

   成化朝户部尚书马昂曾说过,朝廷每收赋千万石,百姓实缴至少一千五百万石。

   多出来的那些田赋,自然是被一层层的官吏瓜分了。

   但凡事总有个平衡。

   这两个把戏自大明开国以来,已经耍了一百二十多年。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
   官府可以对百姓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。百姓也勉强能够接受官府的盘剥,已经习惯了。

   可是去年弘治帝一道圣旨,打破了这种平衡。

   弘治帝要求的囤粮,是不包括在田赋之内的。

   他的本意是让地方官用官银收购百姓的粮。集中囤积起来,预防灾年。

   然而,这道旨意到了地方上。地方官们个个如获至宝、眼睛通红,跟打了鸡血一般。

   可算抄着了!除了田赋外,又多了一笔肥得流油的大进项!

   弘治帝旨意上的“囤粮”不是纳田赋,类似于官方粮食收购。

   定价权在官府手上。

   除了“官斛减容”和“淋尖踢斛”两个法子,他们还可以从定价上盘剥百姓。

   譬如一个老农按照官府告示,送来了一石上等好米。本来官府应付八钱银子收购。

   官员看了看米,愣说那是次等劣米,只能付五钱银子。

   你说不卖?你敢!官府收购你们的粮食囤于官仓,那是皇上的旨意!你敢抗旨不成嘛?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