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 京城走私倭货的源头741(2 / 2)

   内阁首辅刘健出班:“禀皇上。万万不可!朝廷的一半财税在江南。清丈田亩牵扯甚广,恐使江南生乱。”

   次辅李东阳附和:“皇上,根据户部的统算数字,江南田赋这几年一直很是稳定。朝廷没有必要节外生枝。”

   阁员谢迁出班:“臣附议!”

   刘健、李东阳、谢迁都是名臣。有理政大才,这无可辩驳。

   但同时,他们又是士绅集团在朝廷中最大的代言人。

   没有办法。大明官员人数有限。大明其实不是官员代天牧民,而是大大小小的士绅代天牧民。

   没有士绅的支持,内阁的椅子他们便坐不稳。

   无论是否出于本心,他们都要维护天下士绅的利益。

   都说皇帝是金口玉牙,一言九鼎。在大明至少在弘治朝是不存在的。

   皇帝提出了大政,三位重臣反对。要是换做太祖爷,早把重臣按抗旨的罪名撤职治罪了。

   如今内阁却将皇帝制衡的死死的。

   因为内阁手中抓着两项权力。一条是封还权,一条是票拟权。

   太祖爷时期,为了防止后世之君是昏君,乱下圣旨,设计了一套以小制大的制度,名曰“封还”。

   太祖爷在六部设置了七品给事中的职位,即六科廊言官。

   皇帝给六部的圣旨,若给事中觉得不合理,可以将圣旨封还给皇帝。

   这就好比百兽棋,象吃狮,狮吃虎.猫吃鼠。看似力量最小的鼠,却可以吃大象。

   六科廊言官虽有封还权。可他们品级低微,没有能力反噬皇权。

   到了“三杨内阁”时期,内阁强势。竟将封还权从给事中们手里夺了过来。

   如今皇帝下的圣旨,若内阁觉得不合理,就可以封还。

   此乃内阁制衡皇权的

   本来太祖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