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六章:新军事关家国命脉137(2 / 2)

卫渊点了点头,“听说了,这与你有何干系?”

盛左看右看,见没人凑上来,才继续说道:

“与我是无关,但可能与渊弟你们这些从军之人有关。”

卫渊眉头一皱,“什么意思?”

盛道:“这几年,朝廷的财税你是知道的,不说入不敷出,可却也差不多了。”

“关中、淮西地界,不是大旱就是地动,还有岭南一带,多有叛乱滋生,使民不聊生。”

“代州一战,是场持久战,几十万大军,每日得吃多少粮食?朝廷是怎么坚持下来的?”

“就是因兵部尚书曹大人建议,多印盐钞,商人花钱购买盐钞,朝廷得了钱又去买粮支持代州战役。”

“一来二去,盐钞发行过多,盐税难收啊!”

不得不说,盛对于朝廷的某些事情,研究的还是比较透彻。

只是,他的能力也就止步于此了。

能敏锐发现问题,可却解决不了问题。

卫渊毫不在意道:“又不只代州一处用粮,你也说了,这几年,国朝各地皆有乱事,总不能将责任都推到前方将士身上。”

“再说,这法子是兵部尚书提出来的,如今出了问题,该负责的是他。”

“难不成,因为缺粮,代州一战就不打了?”

盛连忙道:“我不是这个意思,我是说,如今你要组建新军,这新军一旦训练起来,势必不能耕种,要靠多少民夫养着?”

“我是担心,今日大朝会,若是议起组建新军一事,会有人借此寻你麻烦。”

对于这点儿卫渊倒是没有想到。

他刚要向盛道谢。

就见顾偃开走来,将卫渊拉到一旁,语重心长道:

“你小子,最近搞出了不小的动静。”

“我已经通知韩国公他们了,让他们暂时不要插手新军一事。”

“但新军一旦建立起来,还是要多多照拂勋贵子弟才是。”

盛也不敢跟上去,只好自顾自的前往紫宸殿前。

卫渊皱眉道:“连您都觉得,要用勋贵子弟?”

顾偃开道:“这不是用不用的问题,而是,你若真的想训练好新军,必须要用我等武勋子弟。”

卫渊刚想问为何。

却见韩国公走来,笑着向卫渊说道:

“忠勇伯,你写的练兵实纪,老夫看了,当真是精彩绝伦。”

“看来这训练新军一事,忠勇伯是胸有成竹了。”

“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,你尽管开口,我潘家在各军中,还是能说上话的。”

听到这里,卫渊就大概明白顾偃开的意思了。

不想用勋贵子弟?

可以,那你就别想从各军中抽调人手。

一旦出了事,也别想你的几位叔叔伯伯们,能在陛下面前,替你说些什么。

卫渊轻轻一叹,随后不动声色的向韩国公拱手道:

“请韩国公放心,如有需要您帮忙的地方,晚辈一定开口。”

“组建新军,事关家国命脉,晚辈一定会加倍用心。”

“届时,还需韩国公您多多提携。”

该得罪的人,要得罪。

不该得罪的人,半句错话也不能说。

否则,下场就跟当年的狄青一样。

除了张辅和顾偃开之外,便没有任何一个武勋支持他。

导致他被文臣排挤时,竟无武勋站出来替起言说。

否则,狄青也不会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。

卫渊与狄青最大的不同,就是他拜了张辅为师。

“好说,年轻人,就该有年轻人的冲劲儿。”

“我这有几个不错的苗子,改天引荐你认识认识,他们或能助力你组建新军。”

韩国公在说笑间,就将手掺和进了新军里。

卫渊神情不悦。

顾偃开朝着他使了个眼色。

卫渊只好作罢。

他刚才说的话,是认真的。

新军,真的事关家国命脉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