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此情无价(三、四)(2 / 2)

此时外面的街道上热闹起来,原来东京人讲究排场讲攀比,首先是自家先穿上新衣服,然后是打扮孩子,让孩子穿上新衣新鞋,手举着新鲜的荷叶,打扮得像个磨喝罗,满街巷乱串。

有钱人家还在自家院子里搭起彩楼,摆上磨喝罗、花瓜、笔砚、针线等,作诗祷拜,这种彩楼叫“乞巧楼”。

而住在同一街巷的住户以及京城里的伎馆,争相把过七夕用的物品摆放在门口,炫耀谁家的过节物品更奢靡更丰富。

众人纷纷告辞,各人有自己的伴,相约散去。柳永挽留道:“是否走得早了点?”

一个新近加入到这个圈子里的歌女调侃道:“早点儿回去,还要‘造人’去也。”

柳永未反应过来,佳娘笑道:“你那‘造人’的笑话,虫虫早已说给我们听了,现在这个笑话已经和你那首《二郎神》词一起传遍汴京城了。‘造人’?亏你怎么想到的,不过倒是俗而不淫,雅而易懂,难怪这歌楼酒肆里这几天不时听到‘造人’这两个字,这有趣的事传的就是快,也只有柳兄你才能想得出来。”

说罢,抱住柳三变,在脸上深深地亲了一下,对众人道:“走了走了,趁着这大好夜色,赶紧‘造人’去也。”

七夕之夜,待众姐妹散后,虫虫倚在柳永身上,赞叹道:“好美的夜色啊,你看这星空,越是盯住了看越是深的无底,我真想今生就这样和你永远相伴,依偎终生,我更想生生世世都如今夜。”

柳永搂着虫虫的削肩,望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和深爱着自己的女人,平时诗思敏捷文采横溢的他竟是无有新词加以描述,只痴痴地看着虫虫的明眸皓齿,眼前的她竟是多一分太肥,少一分太痩,看到眼里总是一个“爱”字。啊,这平时描绘情人最俗的语言,恰恰用在此时是最恰当不过了,即使再用更多的词藻更长的篇章也抵不上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。

此时的柳永有如醍醐灌顶,顿时大彻大悟,俗和雅不是对立的,雅须从俗中来,至俗则雅。就像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作的那首诗:“春水满四泽,夏云多奇峰。秋月扬明辉,冬岭秀孤松。”诗很雅,但留传到如今,经历几百年就成了俗诗了。太宗皇帝给进士出诗题也写了一首诗,“秋风雪月天,花竹鹤云烟。诗酒春池鱼,山僧道柳泉。”这两首诗不谓不好,现在都说是俗诗。可见雅与俗是相对的,也是互相转化的。

自己在填词的道路上并没有走错,借用一些俗的语言俗的词藻可以使词作更加生动、上口、易记易懂,这正如文学作品中必要营造一个两个漂亮的女性,这叫“刷色”,增加文学作品中的亮点。自己在填词中使用市井俗语是对的,莫要太在意他人的批评和指责。

柳永的心情从未如此的平静,往日只听人说心静如水,此时方才悟出个中真谛。

“天凉了,咱们回屋吧。”虫虫仰望着那清亮的夜色恋恋不舍地说。看着神游天外的柳永,虫虫哪里知道他在这刹那间竟想了那么多呢,他又获得了多么大的收获呢,解开了困扰他多年的雅俗对立的难题,取得了创作上的升华。

柳永感慨地道:“唉,像今年这样欢快的七夕太少了,确实,绝大多数人只把它作为一个热闹的节日来过。可是我们也只是今年才感受到节日的气氛,历年来我们还不是离多聚少,像这牛郎织女一样的孤独和盼望,旁人是体味不到我们的心情的。事实上,这七夕节的设立及内涵,更多的是凄凉、阻隔、无奈、悲伤、思念和遥遥无期的失望,偌大的一个唐明皇,留给世人的七夕印象都是那样悽惶、悲凉,‘七月七日长生殿……’。更不要说南唐后主那位大词家了,生于七月七日,死在七月七日,被太宗赐‘牵机药’,头足相就惨痛而死。而他心爱的小周后在饱受太宗凌辱后,不久也悲凄死去。”

柳永的感慨使原本欢乐的气氛换成了感伤,虫虫知道身边的这个男人心中的苦痛,只有在特定的场合下才不自觉地流露出来,她只能爱抚的紧紧拥着柳永,用自己纤弱的躯体抚慰那颗伤痛的心。

柳永拥着虫虫道:“须知此景,古今无价。我更要说,虫妹与我,此情无价。借用白香山的诗吧,‘在天愿为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’,愿我俩年年此刻,像今夜这样欢娱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