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七章:读书人(2 / 2)

“你们吃的粮食,是朝廷经过层层剥削从江州运来的,你们喝的水,是本官带着几百人引来的大辽河的河水,你们能像个人一样活的,不是靠那些只会收受香火的妖僧,不是靠你们的虔诚,是靠着有人不想让你们看清这个体制!”

忽然,那张狂至极的县令叹了口气,缓缓的将那人头挂在城头上,神色疲惫。

“莫谓言之不预!”

白衣男子消失在了城头,只留那面色惊恐的山神头颅悬挂在城头上,在场多是宣扬沸腾的骂声,经久不绝。有人甚至想上城头将那头颅摘下,告知百姓那县令的话不可信,可上了城头靠近那头颅不过三步时,竟突然七窍流血,当场暴毙。

嘘声一片化为了更大的骂声,人群之中,夏希然晃了晃出神的唐笑,示意要离开了。

“这些人真的看不清吗?”

吃的什么,喝的什么,真当不知道吗?或许不是不知道,而是不想承认自己信奉的东西是导致这局面的一切罢了。

就像是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。

“祖茔那句话说的好啊,莫谓言之不预也。”

叹了口气,二人离去。

读书人提着壶酒,失魂落魄的回了县衙,门口是站着个焦急等待的童子,见到自家老爷本来发红的眼眶顿时又流出了眼泪,赶紧上前搀扶。

“老爷,咱们回书院吧,这些人不知道老爷对他们好....”

祖茔抬起手摸了摸他的脑袋,笑了笑,“启弘,你要记住,世道本是一本更大的书籍,读书人读书,不光是为了读书,也是为了济世。”

“读书人的眼里,该有一条线,用来衡量万物的善恶对错与否。这个国家的路已经走歪了,江河日下,而我们读书人的作用就是把他掰回来,让它重新焕发生机!”

他要去奉元城,见见那位皇帝,想问问他到底在想着什么!

回了县衙,夏希然在祖茔的屋外找到了他,对方似乎是在等待,见了夏希然,立马叫过来,说要再下一局棋。

他苦笑道:“有些失望,可还没绝望,不用担心。”

夏希然微笑道:“不担心的。”

“世道就是这样,要么与光同尘,要么逆水行舟,我们能发挥的作用很小的。可这个国家若是真的没人来做这些事,那它就真的完了,像观海城一样。文宗皇帝当年弃武从文,不就是因为这点吗?总是有人要来做的。”

夏希然点点头,表示赞同。

“书上的道理我是学进去了,可为官的第一天我便知道那些道理于世俗人情相悖,知难行易,书上的道理总是那么轻飘飘,这世道的每一步总是如此沉重。”

“不忘初心,便已是极好,没人有多么清白。”

祖茔突然苦笑问:“大越如何?”

夏希然想了想,回答:“人尽其用,各施所长?”

“夏将军羡煞本官了。”

二人皆大笑。

远处亭台边上坐着的女子,莫名其妙的鼻子一酸,忽然觉得读书人没书上说的那么坏。

俩人都是极好的读书人。

.......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