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7章 (1 / 2)
“那以后咱们当邻居。”
“好啊,争取每栋楼都有咱们家的人。”
李念君和胡立彬还没想好,准备再观望观望,何松平一大家子却是买了另一个小区的一套四室一厅,正好一家人能住。
吴达家里舍不得拿那么多钱出来,尤其是他父母觉得欠着钱太难受,会睡不着觉的,便也没行动。
苏茵知道,这会儿大部分人的观念都没有转变,仍是觉得自掏腰包买房是傻的,多年的单位分房福利早已让众人麻痹大意,忽略了人口快速增长与福利房少的矛盾。
私人买商品房在未来会是潮流与趋势。
苏茵和组员们提了关于房产的选题,准备跟进报道。
“最近国家发改委不是有关于房屋改革的通知嘛,正好咱们市的第一批试点商品房也差不多建成了,可以跟进看看。”
“我打听过了,特别贵,一万多一套房。”林志豪啧啧称奇。
“能买得起的得是万元户吧。”冯晓敏和丈夫算双职工了,两人每个月工资加起来一百多,算是高收入人群,可面对那房子价格也只能看看。
“说是可以找银行贷款。”
“那怎么行!可怕!”
这时候,没什么人能接受这样的模式,听着就觉得吓人。
关于京市第一批试点商品房建成出售的报道在京市日报刊登,苏茵执笔,与同事采访了房管局领导,第一批试点商品房开发商,以及几位购房者,同时也随机采访了一部分群众。
从多角度多方位阐述了社会不同角色对房产改革试点的看法。
一次大的变动自然会有这种声音,苏茵如实将各方意见写进稿子,有看好商品房发展的,也有预言这样的模式一定会失败的,声音繁杂,苏茵在结尾只道一句,一切都交给时间来验证,京市日报会长期持续关注。
——
福缘小区的新房陆续交付,来买房的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经商发家的老板,有财力能一口气买房,也有些政府干部,家庭条件不错,愿意尝尝鲜。
拿到新家钥匙那天,一家人去了三楼301的毛坯房看看,又约上上回顾承安在飞机上喝茅台认识的装修队老板商量装修事宜。
星星听着大人们讨论装修新房,她听得似懂非懂,只是看着这灰扑扑的毛坯房,皱着漂亮的眉眼,小嘴嘟着,漂亮的杏眼里满是疑惑。
顾承安认识的装修队老板叫王阳,今年三十六,出身京市近郊的农村,初中学历,一路摸爬滚打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搞起装修,说起室内装修是头头是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