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又卖孙女(1 / 2)
然而到了第二天,不用刻意打听,陆明犯的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,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了,还编了首打油诗到处念。
“读书读了十几年,银钱花了好多钱,一个秀才考不上,心术不正走歪道,若问童生咋中的,不靠本事靠门道。”
从这首打油诗中不难猜出陆明正是因为科举舞弊才惹祸的,而且不仅在考秀才的考试中弄虚作假,就连他的童生功名也不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得来的,不知道是走了什么歪门邪道才吊车尾中了一个童生,当时没有被发现,侥幸蒙混过关,这一次还想故技重施,结果露馅了不说,还把之前的事情也给扯出来了。
陆远觉得自己以前还高看了陆明,以为他能考上童生,至少也是有几分本事的,现在看来,哪有什么真本事啊,倒是些旁门左道钻研了不少。
“啧啧,作弊,考不上就考不上呗,考不上秀才的读书人多的去了,干啥要弄虚作假,功名没了,名声毁了,前途也没了,还要蹲大牢,多不划算啊。”
“好歹是个会认字写字的,就算读书读不出个名堂来,也能到镇上找个活计,给人当账房先生什么的,也可以收几个学生当教书的先生,村里还没私塾先生呢,养家糊口总是可以的。”
云秋梧摇着头,表示不能理解陆明科举舞弊的想法。
陆远知道自家小夫郎说的很有道理,很多人苦读书也读不出个名堂来,所以中途放弃的不少,即使不种地,也能凭借读书识字的本事找到一条活路,好多人是大字不识一个的。
但这些道理放在陆明身上显然是不适用的,因为他是一个心气高傲,自视不凡的人,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平庸之人,便是不读书了,也不会放低身段去当什么账房先生,什么教书先生,他看不上,估计除了当官,他什么也看不上,有村民请他念封信,都要给五文钱,不给就不念,要是请他写点什么东西,那笔墨费就更高了,关键是人家给钱了还要摆出一副勉为其难的的样子,要人三催四请的,好像多为难他一样,平时有人和他打招呼也是爱答不理的,对比一下桃溪村的另一个童生刘元清,那可就要好打交道多了,同样是读书人,刘元清就没有这么目中无人,总是鼻孔朝天地看人。
所以陆明是一定要考上秀才的,不然他就要在桃溪村这个小山村呆一辈子,小小的桃溪村哪配得上他的鸿鹄之志,甚至是秀才也不一定能走出小山村,还得再更进一步往高处爬,只是他心高气傲,但没真本事,只能动些歪心思,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,只要做过,就会留下痕迹,做坏事更是如此,被抓住了也是活该。
要是陆明靠作弊都成了秀才,那岂不是对其他的读书人不公平,是对考上了秀才的人的一种侮辱,更是对那些刻苦读书,本来有望考上却被一个骗子挤下来的书生的一种莫大的讽刺。
桃溪村一共就两个童生,折进去了一个,所幸还留下一个,刘元清在县城考完试后没几天就回来了,这些天帮着家里人春耕,村里人对此也见怪不怪,不觉得一个读书人下地干活儿有什么稀奇的,因为刘元清是从小到大在读书之余,尤其是农忙的时候,是会放下书本,走出书屋,给在田地间挥洒汗水的家人搭把手的。
刘元清人老实本分,不走那些歪门邪道,所以没出事儿,但陆奶奶却觉得有猫腻,天天嚷嚷着刘元清肯定也作弊了,只是运气好,所以没有被发现。
第177章 又卖孙女
陆奶奶这么胡搅蛮缠,除了和刘家交恶外,其他什么好处也没捞着,陆明还是在大牢里待着,出都出不来,据说连探监都不行。
某天慕九来时,陆远随口问道:“科举考试不是查得很严吗?怎么还能作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