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:天可汗!150(1 / 2)
在灿烂的大唐帝国边境,一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刚刚落下帷幕。
大唐英勇无畏的将军李靖,率领着他的精锐之师,以智谋与勇气捕获了野心勃勃的突厥可汗——阿史那咄苾。
这一胜利不仅震撼了整个中原,更向四邻八荒宣示了我大唐不可侵犯之威严。
圣人有言,将在正月二十日于长安,迎接凯旋的将士们!
“好呀!”
“好呀!”
“终于是胜利了。”
“不容易啊!”
“大唐万岁!”
“大唐万岁!”
百姓们看着城墙上告示栏上的邸报,听着官差读完了邸报之后,高兴不已。
大唐终于胜利,打败了突厥。
这绝对是扬眉吐气的一次。
就算是江南之地的百姓,也为此喝彩。
……
伴随着凯歌声声,大唐的壮士们载誉归来。
他们的铁骑踏遍荒原,将敌人的嚣张气焰踩入尘埃,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,在无数个寒夜中的坚守终于迎来了黎明。
如今,他们带着战胜者的自豪,步入繁华的都城长安。百姓们的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街巷之中,欢呼之声此起彼伏,人们涌上街头,迎接这些捍卫和平的勇士。
商贾慷慨解囊,为表达敬意,他们纷纷自发起誓:凡是我商铺所售货品,一律给予战士们半价优惠!
一时间,这份诚挚的情谊在兵士与民众之间传递开来,成为佳话流传于市井之间。
那些因功进入长安的将士们,看着长安城内商铺为他们敞开大门,商品一律半价。
风尘仆仆的勇士们踏过盛满荣誉的长街,迎接他们的不仅是百姓们的欢呼与掌声,更有那一扇扇挂起红色绸带、贴着“欢迎英雄归来”横幅的店铺门面。
战甲尚未解下,一股难以言说的情感涌上心头。
这不仅仅是一场物质上的折扣盛宴,这是来自故乡最深情的拥抱,是对他们浴血奋战的认可与回报。
于是,贞观三年正月二十日的历史上,在这一天,出现了一次无法言说的万民狂欢。
也是从这之后,大唐的将士们每一次凯旋,都会受到来自于各地商贾们对他们的优惠,来自于百姓们的崇敬。
那是一股无法言说的自豪感。
那些平日里只敢望而却步的商品,如今触手可及;往常只能遥寄相思之情的家庭,此刻得以团聚于丰饶之间。
壮士们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,豪爽地甩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,牵动着每一个过往行人的目光。
购物流彩中映照的是心潮澎湃:勇者无畏,因家国永固;商贾纳福,皆仰功臣之力!
半价非轻贱,反显尊崇无比。
一时间,街道上传来阵阵悠扬乐声伴随着琳琅满目的货物交辉生色,如同繁星点点落满了这个金色黄昏。
然而,在这份喜庆之中更蕴藏着深意。每一件精心挑选的商品背后,都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。它们讲述着工匠的心血、农夫的汗水以及商人的智慧。
而这每一笔交易,无不体现出整个社会对于胜利者的敬重与感谢,并预示着一种新的希望—和平繁荣的时代即将到来。
当暮色渐浓,华灯初上时分,将士们携带着满满的包裹回到家中。
孩子们雀跃地围绕着他们跳跃,妻子们眼泛泪光接过沉甸甸的收获。
那一刻,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,只有紧紧的拥吻可以表达内心的汹涌波涛。
与此同时。
太极宫中的大殿。
已经摆上了庆功宴。
这一次的庆功宴,规模也是空前无比的豪华。
人员众多,几乎是人山人海了。
在这般普天同庆的日子里,当属最荣耀的一刻莫过于突厥可汗阿史那咄苾的正式朝拜。
他低下了曾高傲的头颅,向着端坐在龙椅上的英主李世民俯首称臣。
“臣阿史那咄苾,拜见陛下!”
而这时,陈平安却立即上前,抱拳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如今突厥称臣,自当也要称呼陛下为可汗,不过,大唐乃是天朝上国,故此,臣建言,陛下当为‘天可汗’!”
此言一出,文武百官都是愣了一下。
然后,程咬金第一个大声地叫唤着:“天可汗!天可汗!天可汗!”
有了他带头之后,其他的武将们也都是大声地叫着。
阿史那咄苾目眦尽裂,差一点儿就要被吐血身亡了,身体颤颤巍巍,咽了一口唾沫。
“臣,拜见天可汗!”
屈辱。
无比的屈辱。
可是成王败寇。
他已经败了。
败的还十分彻底。
义成公主死了。
执失思力也死了。
他最忠诚的几个勇士,为了保护他,死在了箭矢之下。
那些贵族们,一个一个都放弃了抵抗,放下了手中的兵器,选择了俯首称臣。
他一个突厥的可汗,草原上的狼王。
也只能是在这时候,跪拜在地,俯首称臣。
原来,上天真的在庇佑大唐!
原来,那天赐祥瑞也是真的!
这一刻,不仅仅是颉利可汗觉得那两尊狼王朝着神龙伏首是天意。
就是大殿上的一些文臣武将们,看着突厥的可汗阿史那咄苾跪在地上,俯首称臣,称呼圣上为天可汗。
也是不免唏嘘。
天意如此啊!
天命在唐!
此刻的李世民面带微笑,目光如炬,接受了一切尊崇与敬畏。
“天可汗”的美誉非他莫属!
万千烛光映照金殿,鼓乐齐鸣颂功勋。旌旗蔽日耀长空,剑锋饮露洗征尘。今日且看英雄泪,明朝共期四海春。
李靖手持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,这是他在混乱中从被俘虏的萧皇后手中缴得。
这枚珍贵的印章不仅是权力的象征,更是国家统一和正统的标志。
它的重归故土,预示着一个崭新而强大的时代即将到来。
这也是李靖带给李世民的特殊礼物。
是这一次北征的意外之喜。
当年,李唐直取长安,后来江都变故,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。
李渊也安排了一些暗探,还有李世民也安排了一些暗探,都在打探传国玉玺的下落。
可是,到最后也没什么收获。
李世民也怀疑过,传国玉玺很有可能被萧皇后带着,藏起来了。
但是萧皇后先是被宇文化及扣押,后来又是几经辗转,到了关外。
却一直没有听闻她拿出了传国玉玺。
还以为,传国玉玺已经随着杨广的死去,而于江都丢失。
从此之后,再也找不到了。
李靖,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,踏着坚定的步伐走入了大殿之中。
他手中捧着一个锦盒,其内盛放的是自秦以来便相传不已的传国玉玺。
它的出现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天授,更代表着统一江山的永恒象征。
“陛下!”
“臣献祥瑞!”
李靖庄严肃穆,神情庄重,双手捧着一个木盒。
李世民神情微动。
立即就猜想到了李靖要献什么了。
他还记得陈平安的史册上写着,贞观三年的北伐,大获全胜。
李靖于萧皇后处,得到了传国玉玺,进献给了他。
心心念念的传国玉玺。
终于还是到了他的手上。
“药师,请起!”
李世民主动上前,先是搀扶起了李靖。
然后接过了他手中的小箱子。
直接打开。
那一刻仿佛时间都为之凝固。
光芒四溢之间,那方寸之间的玉石上刻着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八个古朴的文字,它们像是跳动着的生命,在诉说着千古一帝的梦想与抱负。
李世民的眼中闪过惊喜之色,这份意外的厚礼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然而,当他亲手触摸到那冰凉而又温润的玉质时,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。
这一刻,他的内心被喜悦所充满,因为这意味着他继承了前代帝王的正统地位,并且得到了天地的认可。
李世民伸手拿出传国玉玺。
高高举起。
“诸卿,饮甚!”
周围的群臣也都屏息以待,他们深知这件宝物的重要性以及它背后代表的政治意义。
随着一声震天的欢呼,整个大殿沸腾了起来。人们纷纷跪下行礼,表达对皇帝无上的敬意及效忠之心。
当浮一大白!
还跪在地上的颉利可汗,还有突厥的那些贵族,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。
他们没有想到,中原的传国玉玺就在那萧皇后的身上,就在他们的身边。
阿史那咄苾懊恼和后悔不及。
早知道如此,他就应该早一些让那萧皇后拿出传国玉玺,他还能提升声望,根本就不需要琉璃狼王了。
为了一个已经破碎了的琉璃狼王,他失去了执失思力。
若是执失思力还在,再加上,还有这传国玉玺在手,他说不定还能打赢这一场仗呢!
只能说,输了的人,总觉得自己还能赢。
每个人都是一个赌徒,都在输了之后,觉得就自己若是怎么样,怎么样,说不定能赢。
可输了就是输了。
就算是阿史那咄苾拥有了传国玉玺,还有执失思力给他出谋划策。
可是面对大唐的精兵强将、兵强马壮、装备精良的情况下,赢的几率依然很小很小。
岁月荏苒,千秋伟业犹存影;风云变换,万代传唱凯歌行。
将士凯旋、献俘受礼、邦国安宁、人民欢腾。
此时此刻,无论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,皆沉浸在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当中。
长安城内外,举杯邀明月,把酒问青天。
这场盛宴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战争的结束,更是为了期盼未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昌盛。
随着夜晚的降临,灯火阑珊处依旧人潮汹涌。
而这轮明亮如昼的明月似乎也在轻吟浅唱:“万岁!万岁!万万岁!”
这是属于大唐的声音,它穿越时空,响彻云霄,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!
回首望去,长安灯火辉煌如画,明天必将更加美好。
这一次凯旋不仅带回了边境的安宁,更为人们带来了对未来无限遐想的权利。而在这一切的背后,正是那群英勇无畏的大唐战士默默付出的结果。
从今往后,每当月白风清之夜降临,长安街头巷尾的人们仍会低声细语谈论这场半价庆典的故事。
它不单是一个商业活动那么简单,而是成为了一个传奇传说——记载了一段历史佳话,诉说着关于荣耀、感恩与国家情怀的伟大叙事。
……
随着大唐北伐的胜利,李靖带着将士们凯旋,在长安城献俘的热度慢慢地过去。
另一件事情,也开始进入了邸报的报道之列。
那就是盐商们用海水晒盐。
晒盐之季,商贾们纷纷前往海边,选址建立晒盐场。
这是他们缴纳了租金之后,从盐司那边得到的盐引,上面写着,他们的盐场规划面积是多少,占地那几个区域。
这就是盐引。
有了这个,他们就能够去当地建立盐场,并且得到当地官府的支持。
他们精心挑选地势平坦、阳光充足之地,铲平草皮,筑起一道道低矮的盐田。
待海水涨潮时,商贾们便组织人手,用特制的竹篓和木桶,将海水引入盐田之中。
随着阳光的照射,海水逐渐蒸发,留下晶莹的盐粒。
商贾们时常巡视盐田,观察盐分的凝结情况。
待盐分凝结到一定程度,他们便用铁铲轻轻刮去表层的杂质,露出洁白如玉的海盐。
这就是海水晒盐之法。
得到了盐引之后,也会有这么一份海水晒盐之法的章程。
可以教导他们如何用海水晒盐。
晒好的海盐需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包装,方能出售。商贾们将海盐运回作坊,用石磨细细研磨,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。
随后,他们将海盐装入精美的陶罐或布袋中,贴上特制的商标,准备销往各地。
售盐之时,商贾们或设摊于市井之中,或派人将海盐送往各地的商铺。
他们巧舌如簧,向过往的行人推销自己的海盐,讲述其品质优良、口感纯正的特点。
市井之中,常能见到商贾们与顾客讨价还价、热闹非凡的场景。
随着海盐进入了市场,岩盐的价格瞬间就收到了波动,一些以前囤积岩盐的盐商,只能是立即进行减价促销,以免仓库里面的岩盐砸在自己手中。
这么一来,获利的自然是大唐百姓。
能够低价买到盐,能够吃上一口盐了。
……
“陛下。”
“这邸报之作用,也不仅仅是宣传舆论,其实也可监督官府,监督那些商贾。”
“秘书监、国子监、弘文馆,大学士、太学生、甚至是寒门士子,皆可投稿。”
“用这些人,成为各地的探子,报道各地情况。”
“也可弥补御史台那边的监督不力和监督不严的情况,从而让政吏清明。”
“就比如这盐场,有着学子们盯着,盐商若有贪赃枉法之行为,也会被学子们报道出来。”
“到时候,秘书监就能知道,从而上报到陛下这里。”
“也能杜绝贪污腐败、贪赃枉法、藐视唐律、胡作非为之事。”
“败坏了当地的政绩。”
李世民点了点头。
这个邸报确实是好用。
有了邸报报道各地实事情况,就能够掌握地方上的官府们的作为。
谁是清官,谁是贪官,谁在欺压百姓,谁在守护一方百姓。
只要是通过各地学子们写的投稿,汇总一下,就能够对比出来。
李世民道:“西突厥的乙毗咄陆也已经派来了使臣,表示愿意与大唐结盟。”
“如此一来,西域的丝绸之路,是不是可以开启了?”
陈平安回道:“陛下,西域之地番邦众多,还有一个吐谷浑,仅仅是乙毗咄陆愿意交好,其他的番邦不太愿意,还是会有危险。”
“臣以为,当先派遣一些商队,带着一点儿货物,先去探探路。”
“若是有人胆敢抢劫大唐的商队,那就是对大唐的不敬。”
“这时候,是可以出兵的。”
“可以派遣边军,以护卫商队为由,慢慢地向西域之地驻扎屯兵。”
“西南多瘴气。”
“海上丝绸之路倒是可以开启,趁着遣唐使来的少,先开道,和东瀛通商,换取他们手中的白银。”
“西域的丝绸之路,海上的丝绸之路,双管齐下,从西域那边获得黄金,从东瀛那边获得白银。”
李世民点了点头,“嗯”了一声。
贞观三年初夏。
大唐组成了两支商队。
一路向西北,前往西域。
而这时候。
这个商队的后面,跟着一个人。
此人就是玄奘!
贞观元年初,就上表,想要前往天竺求取佛经。
只不过,李世民跟想要扶持道家,所以并没有回应,也就是不允许。
没有通关文牒,玄奘想要西行,只能是偷偷地去。 如今,听闻了大唐商队前往西域,往来频繁,也就起了心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