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:天可汗!150(2 / 2)

而另一个商队,就是乘坐着江都的大船,一路顺河而下,再出海。

他们带着的货物就要比前往西域的商队要多很多,其中,裴明礼、何潘仁亲自带队。

除此之外,他们雇佣了不少刀客、游侠儿。

组成了一个护卫队伍,防止在海上,遇到了东瀛的海贼。

他们是带着李世民的命令,前往东瀛探路,打探消息,了解东瀛的各方势力,甚至是东瀛的几个银矿的位置。

他们两人听到东瀛有很多银矿,甚至是两座银山的时候,也是两眼冒光。

恨不得把那银山给搬到中原,献给圣上。

只不过,这海上航行可不太顺利,狂风比陆地上还要大,浪也比海边的大。

……

大漠孤烟,狂风肆虐。

大唐的商队正艰难地穿行在西域的黄沙之中,队伍浩浩荡荡,驼铃声声,载着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中原特产,准备送往远方的西域诸国。

商队的领队,是一位名叫郑棣的中年男子,他面容刚毅,眼神锐利,也有过几次出关经商的经理,经验丰富。

然而,即便是他,也无法完全预测沙漠中的风云变幻。

这天黄昏时分,商队来到了一个名为听风山的荒凉之地。此处地势险要,四周皆是高耸的沙丘,狂风卷起黄沙,遮天蔽日。

郑棣心中一紧,知道此处是盗贼经常出没的地方,于是下令商队加强戒备,加速前行。

然而,就在商队即将穿过这片险地时,突然一声嘹亮的号角声响起,紧接着,四面八方涌出了数十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劫匪。

他们手持弯刀,面目狰狞,显然是蓄谋已久。

郑棣见状,心中一沉,但他并未慌乱。他迅速拔出腰间的长剑,高声喝道:“列阵,保护商队,誓死不退!”

商队的护卫们纷纷拔出武器,与劫匪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一时间,刀光剑影,喊杀声震天。然而,劫匪人数众多,且训练有素,商队的护卫们渐渐陷入了苦战。

郑棣虽然勇猛无比,但双拳难敌四手。

在一次与劫匪首领的交锋中,他不慎被对方一刀砍中肩膀,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袍。他强忍着剧痛,挥剑斩向劫匪首领,但对方却灵活地躲过了他的攻击。

就在这时,一名劫匪趁李昊不备,从背后偷袭,一刀刺向他的后背。

郑棣只觉得一股剧痛传来,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倒去。他挣扎着回头,只见那名劫匪狞笑着拔出刀来,鲜血从他的伤口处喷涌而出。

“头儿!”商队的护卫们惊呼着冲向郑棣,但已经来不及了。

郑棣用尽最后的力气,指了指前方的商队,艰难地说道:“快走,撤退,他们是吐谷浑的人。”

说完,他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。

失去了郑棣的指挥,商队的护卫们虽然仍然奋勇抵抗,但逐渐显得力不从心。

劫匪们则越战越勇,不断有商队的护卫倒下。

最终,在惨烈的战斗中,大唐的商队被劫匪们抢劫一空。

却也有五六人逃了出去,骑着快马回到关内。

黄沙掩埋了战士们的鲜血和英勇,也掩埋了大唐商队的辉煌与荣耀。

在这片荒凉的大漠之中,只留下了一片死寂和无尽的悲伤。

……

“大胆!”

李世民觉得自己的‘天可汗’的威严收到了欺辱。

吐谷浑明知道这是大唐的商队,竟然还敢抢劫,这就是不尊大唐,不尊他这位‘天可汗’!

“招萧瑀、高俭等人觐见!”

等到他们来了之后。

李世民直接把这密报摔在了地上。

“你们看看,吐谷浑如此行径,朕该如何做?”

萧瑀捡起了密报。

看完之后,交给了高士廉。

高士廉看完,给了长孙无忌、杜如晦、房玄龄等。

程咬金看完,第一个不服。

“直娘贼!”

“陛下,请给摸末将一万人马,末将必定要为这些人讨回一个公道!”

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之上,身着明黄龙袍,威严而不失儒雅。他目光如炬,扫视着殿下的百官,心中早已有了定计,但仍旧希望听取群臣的意见,集思广益。

“诸位爱卿,吐谷浑屡次犯我边境,劫掠百姓,实乃我大唐之耻。朕意已决,定要征讨吐谷浑,以彰显我大唐之威。然征讨之事,非一人之力可为,还需诸卿共谋大计。”李世民的声音洪亮而坚定,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。

话音刚落,百官纷纷议论起来。

魏徵很快就站出来了,抱拳道:“陛下,吐谷浑深处西域之北,乃是荒漠之后,如若征讨,这前往荒漠之地,孤军深入,很容易孤立无援。”

“而且,大唐才刚刚完成北征,如今又要出兵,此乃好战之风。”

“战者亡、忘战者危,不好不忘、天下之王也!”

“陛下,征讨吐谷浑一事,当从长计议。”

魏徵的话,其实也是杜如晦和房玄龄想要说的,才完成北伐,如今又要攻打吐谷浑。

这突厥在定襄,距离关内比较近。

吐谷浑在西域之北,荒漠之后。

易守难攻啊!

李世民缓缓开口:“朕也明白好战必亡,直接进攻虽能彰显我大唐之勇,但吐谷浑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恐难以速胜。而迂回战术虽稳妥,但耗时过长,且难以保证战果。”

“确实是要从长计议,不可贸然出兵。”

“这样,茂约(唐俭),你再继续去西突厥,问一问乙毗咄陆。我大唐商贾为何会在西域之地,遭受马匪之抢劫,以至于人货不保?”

“他若是管不住西域,那就换一个人!”

“若是管得住,就出兵吐谷浑,查出是谁胆敢抢劫大唐商队,让吐谷浑交出那些人!”

“朕可以既往不咎。”

“若是交不出来,朕必定让他们尝一尝大唐之兵锋,是什么味道!”

百官听罢,纷纷表示赞同。

他们各抒己见,争相献策,整个大殿充满了热烈而紧张的气氛。

不征讨吐谷浑,想要逼迫吐谷浑低头认错,也不是没有办法。

吐谷浑的敌人是吐蕃,大唐还可以派遣使臣前往吐蕃,假意交好。

营造出来,大唐要联合吐蕃、西突厥、龟兹等,攻打吐谷浑。

就看吐谷浑怕不怕了。

真要是还嘴硬。

那就是真的藐视大唐了。

这还能忍?

……

伏允听闻了唐朝的一系列动作,终于是慌了。

抢劫大唐的商队,也并非是他授意,甚至是一开始,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情。

后来,还是乙毗咄陆派遣来了使臣,质问他之后,他才知道的。

可是这时候,大唐已经形成了联盟。

似乎有意想要攻打他。

伏允只觉得天都要塌了。

突厥的颉利可汗强不强?

那可是草原上的狼王。

可是,草原上的狼王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,就败在了大唐的兵锋之下。

大唐已经强大起来,甚至是比前面那个隋朝还要强大。

而大唐已经联合了吐蕃、突厥、龟兹等,想要攻打他,就伏允这点儿兵力,他很清楚。

真要是打起来。

他可能也要成为阶下囚。

伏允打算乞和。

西北风如刀,割过苍茫的草原,卷起一片沙尘。

吐谷浑的王帐内,气氛沉重而压抑。

伏允,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吐谷浑可汗,此刻却面色凝重,坐在虎皮椅上上,眉头紧锁。

不久前,吐谷浑的劫匪抢劫了大唐的商队,此事引起了大唐朝廷的震怒。大唐的使者带着皇帝的诏书,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吐谷浑的领地,要求伏允交出劫匪,并赔偿商队的损失。

伏允知道,自己这次是真的惹了大麻烦。

唐国力强盛,兵强马壮,一旦激怒了大唐皇帝,后果不堪设想。他召集了部落的长老们商议对策,但众人的意见不一,有的主张与大唐硬碰硬,有的则建议求和。

经过几天的激烈讨论,伏允终于做出了决定。他明白,与大唐为敌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为了吐谷浑的未来,他必须放下身段,向大唐求饶。

于是,他亲自挑选了一批珍贵的礼物,包括上好的马匹、皮毛和珠宝,准备送给大唐皇帝,以表诚意。

同时,他也下令,将那些抢劫大唐商队的劫匪全部捉拿归案,交给大唐使者带走。

这一天,伏允派遣的使团,前往大唐边境。

他们穿过了茫茫草原,越过了险峻的山脉,终于来到了大唐的边境城市。

唐俭已经在这里等着吐谷浑的使臣,接受他们的求和,还要押送那些劫匪,前往长安,斩首示众。

他看到伏允带着礼物和犯人前来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他接过礼物,查看了犯人,然后向伏允的使臣传达了大唐皇帝的旨意:只要吐谷浑以后不再抢劫大唐的商队,大唐愿意与吐谷浑和平共处,共同发展。

伏允听到这个消息,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。

经此一事。

大唐的商贾终于是开启了西域丝绸之路,打开了这个道路,走出一条河西走廊。

这就是内销转出口。

赚取更高额的外汇。

……

陈平安站在花园的梨花树下,周围是敬晓月、吴依依、怜香惜玉、韩慧娘和韩幼娘等人。

如今已经进入初夏,天气也热起来了。

大唐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启,有着手摇纺织机、炒茶、海盐,也算是提高了大唐的手工业水平,同时,也促进了大唐的工业发展,不少工厂也能建立起来了。

新的项目还没有开始立项,仅仅是一个海水晒盐的技术,就能支撑贞观三年的发展。

就在这时,一阵清脆的笑声打破了陈平安的沉思。

他低头看去,只见自己一岁多的小汉晟正蹒跚学步,小胖手抓着衣角,摇摇晃晃地朝自己走来。

那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纯真无邪的笑容,仿佛能融化世间所有的忧愁。

陈平安蹲下身,张开双臂,等待着儿子的到来。

小家伙摇摇晃晃地扑进他的怀里,陈平安紧紧地抱住他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。

“阿耶,抱!”

小汉晟奶声奶气地喊着,小手紧紧搂着陈平安的脖子。陈平安微笑着,轻轻抱起儿子,享受着亲子时光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陈平安开始教儿子学走路。

他先是扶着儿子的小手,让他感受平衡的力量,然后慢慢地松开手,让儿子自己尝试迈出第一步。

每当小汉晟摇摇晃晃地迈出一步,陈平安都会给予鼓励的微笑和掌声,让他信心倍增。

除了学走路,陈平安还开始教小汉晟学说话。

他耐心地指着周围的物品,一遍遍地教儿子发音:“这是树,树……”

“这是花,花……”

“这是人,人……”

虽然小汉晟刚开始只是咿咿呀呀地模仿,但是只要是用心教导,小汉晟肯定会学会的。

而每当看到小汉晟一天天长大,学会新的技能,他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。

等到了下午。

陈平安被召见,进入了皇城。

“臣,拜见陛下。”

李世民示意陈平安坐在一旁,拿着手中的邸报,看了看。

最后递给了陈平安。

“这是秘书监最新一期的邸报,你且看看。”

陈平安接过,看了看。

发现这一期的邸报上面,描述的是河南道的一位贪官,因为修建水渠,克扣了不少工钱,引起了农工不满,甚至是在当地闹得比较大。

而贪官为了镇压这些农工,竟然联合了当地的帮派,进行打压。

以至于有两个民夫惨死当场。

李世民深呼吸一口气,沉声道:“朕原以为,提高了他们的俸禄,编撰了严苛的律法,还有御史台的监管,应该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。”

“可若不是那河南道当地的学子,偷偷带着文赋来到了京师,交给了弘文馆的大学士。”

“朕还不知道,有官吏胆敢在这时候,还胡作非为。”

陈平安很想说,陛下,你这都算是好的了。

你是没看到宋朝的官逼民反,演了一出逼上梁山的大戏。

当即回道:“陛下,大唐疆域辽阔,如今有一千五百多个县城,也就有一千五百多位县丞。”

“出现这样的情况,也是不可避免之事。”

“同时,此时能够上达天听,也说明,邸报起到了应该有的大作用。”

“陛下也不必担忧,严惩不怠,杀鸡儆猴便可。”

李世民“嗯”了一声。

然后,又说道:“裴明礼、何潘仁已经回来了,东瀛之地确实有着不少的白银。”

“不过,这时候的东瀛也有好几个势力,有过互相攻伐。”

“至于银山,未曾听闻。”

陈平安道:“陛下,这便是好消息,我们可以借此机会,扶持东瀛各方,来一个三足鼎立,让他们互相攻伐。”

“这样,就能够消耗他们的实力,以免因为大唐商队的出现,给他们带去了富足的物资,从而形成了统一。”

“只有内乱不断,才不会快速发展。”

李世民其实也有意如此,知道东瀛千年之后反攻中原之地,就知道这也是一个狼子野心的番邦。

既然如此,那就不能养虎为患。

李世民又道:“突厥那边,乙毗咄陆似乎有意想要占据整个草原,成为第二个颉利。”

“朕没有答应,不过,乙毗咄陆和吐谷浑始终是个威胁。”

“他们不会安心俯首称臣。”

“朕打算建立都护府,派遣官吏前往定襄、金山、阴山等地,建立官署,直接打开北地之关口。”

“让那里,成为大唐的牧场。”

“你可有什么想法?”

陈平安上一次就给李世民讲述过,打突厥容易,守突厥难。

不过,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。

通婚也好,移民也好,又或者是教化他们,也都是可行的。

陈平安抱拳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可以先派遣佛门和道门的人前往那里,建立道观和寺庙。”

“道门和佛门在中原之地相争,到时候,影响的还是大唐的气运。”

“道门也好、佛门也好,也都是宗、教理念之说,可教化百姓,却也容易愚弄百姓。”

“与其让他们在中原来水陆法会,争夺声誉,不如去突厥之地教化突厥之民。”

“如此来证明,他们谁才是真正的道统。”

李世民到现在还想着建立县学学院呢。

可是因为这是一个大工程,只能是慢慢来,所以根本不可能在突厥建立学院。

最好的办法,还是要让道门和佛门先过去。

让他们宣传宣传他们的理念,在那里广收信徒,用来教化突厥之人。

倒是也不失为一个办法。

而当这一期的邸报张贴出去,百姓们一个一个也是义愤填膺。

如此狗官,草菅人命,当真是天怒人怨。

而李世民也是快刀斩乱麻,派遣了吏部、御史台和右卫率士卒,前往河南道捉拿贪官污吏。

审查之后,从重处罚。

同时,哪一个当地的帮派,也被右卫率给灭了,帮主和几个主要领头的,都被抓起来了,押送到了京师。

随着贪官的人头落地,百姓们纷纷叫好。

随后一起的邸报,也报道了这件事情。

百姓们高呼大唐万岁、陛下万岁,民心再一次高涨不少。

……

七月中旬。

贞观三年的秋闱开始了。

而这一次,出现了大唐科举取士一来,第一次徇私舞弊事件。

涉及到的人员也比较多。

一百多位学子,再加上七个州的官吏,吏部的两位官员。

李世民得知此事,气的当场掀翻了桌子。

若是学子自己作弊,还好说。

可是州官帮忙作弊,这事儿也就大了。

更何况,事情也已经闹大了。

李世民神色不悦,坐在首位,下面是萧瑀、高士廉等官员。

陈平安也在其中。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