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(2 / 2)
“天这么热也还要出来?”严观抛下缰绳,朝明宝清走了过来。
闻声,明宝清转过半身望了过来,她口中还咬着一只纤细的竹骨毛笔,一抹翠绿横在水红的唇瓣间,睁大的一双眼又弯弯笑了起来。
这样一笑,有如凉风拂面,却让严观的心火越烧越烫。
他是一步步走向她的,但也只有他自己知道,他有多么迫不及待。
明宝清取下口中的笔,没地方好放,就搁到他手里,道:“风这么大,又有活水,纳凉都够了。你热吧?快坐下歇歇。”
她说着,收起搁在腿上的那本札记,将身子往边上挪了挪,正要去拿腿边的小砚台,就见严观伸手,把砚台端在了手里,然后在她身侧坐下。
陶家的染坊之所以能开得住,这位置也很重要,院里有井,屋后有溪,并不是所有的布料都需要这样一个费劲捣洗的过程,但在晾晒之前的最后一步必定是漂洗去染。
而有些布料因为要去浆,或者想更牢固的保留颜色,需在水中泡很久,甚至在锅中煮。
“你去过龙首乡上的官染坊了?”
严观问这句话的同时,手指一点点抿过那根竹骨,摸到两处微小的齿痕,他的动作顿了顿,指腹反反复复在她的齿痕上摩挲着。
男女生来不同,被欲望操控的程度也不同。
严观一向觉得自己自制力尚可,即便有时真得耐不住了,自渎或是练武也可以排遣,但明宝清与他亲近过之后,他才知道自己的可笑。
欲望几乎随时随地会冒出来,像一钵子越熬越浓的糖水。
“嗯。”明宝清一无所觉地点点头,道:“龙首乡上的那个染坊虽然比陶家染坊大了很多,但我瞧着很相似,那个染坊后边直接就是河,架着好几十口大锅子,砌了百来个大池子,晾布的场子也好大,在里头都会走丢。”
她说着朝严观伸手,见他愣着,笑道:“笔呀。不舍得给我?”
严观把笔给她,她屈膝把下巴搁上去,又把手札放在自己向上勾起的鞋面上,有点费劲地蜷着身子在那画。
这石头不太大,又被严观坐掉了一大半,她只能这样。
“坐下。”明宝清觉察到严观要起身,就道。
“你这样不舒服。”严观说着,就见她扬起手勾了勾。
他又实实在在坐了下去,把砚台递到她手边供她蘸墨。
明宝清动了动身子,往他身上靠,背部后仰了,身前就有位置可以放手札了。
“阿婆这几日给我说了好些祖父的事。”明宝清的笔尖舔过严观手里的浓墨,“祖父若是动用笔墨,必定使两个婢女跪举着水盂和砚台,便是他写累了打盹也不许放下。”
“也有用人做烛台的,做上马石的,做肉屏风的。”严观没说出更多更恶心更可怖的‘用人之处’,只是垂眸看她画的东西。
她画的东西很简单,像一把汤勺,有长长的柄和一个圆弧,大概是粗略的,没有完成的一个想法。
“这是什么?”严观问,摊开那个薄荷糖纸包,试探着往明宝清嘴里塞。
第一下塞到明宝清鼻尖了,她拦住他的腕子,凑了唇上去吃糖。
“我想着是拦一个坝,引水造落差,水流经由木渠进到这个大大的洗衣盆里,衣裳也好,布帛也好,被水一冲,就能自己打着旋洗了。不过要是造在水车边上的话,就不用坝了,直接可以另外接一条不入田的水渠,冬天的时候反正也不灌田了,引上来的水可以用来洗衣裳。嗯,那个洗衣盆也不用箍死。”
明宝清又把笔塞给严观,双手举起像是拢着什么。
“就像花瓣一样,留着不大不小的缝隙,水冲进来,把衣裳都漂干净了,然后经由缝隙出去。冬日里水那样冷,洗衣裳简直是酷刑,我也不确定这样能把衣裳洗得多干净,但起码能漂,洗褥子之类大件也省力呢。你觉得怎么样?”
严观一脸认真道:“有个问题。”
“什么?”
“用的人太多,抢起来了怎么办?”
明宝清失笑,道:“主要是冬日里用,冬日里也没那么多衣裳好洗吧?厚衣洗来洗去也不暖和了。”
“嗯。”严观说:“放在龙首乡的官染坊里也会很好用。”
“那就要画得一丝不苟,官染坊那么大,每种布料用水的步骤和程度都不一样,洗衣池子都要好几个。”明宝清琢磨着,把左腮里含着的糖换到右边,又自语着,“明日还要去一趟染坊。”
“去那些官坊官业的时候,都还好吗?”严观看着她低垂着的侧脸,小巧的耳垂和碎碎的绒发,鼻尖和眼睫。
明宝清没有回头看他,严观探了探身子,从那双掩着的眉眼里,看到一点难过。
“也有很客气的,布坊的娘子们就都很好。”明宝清轻声说。
严观沉默了一会,道:“明日我陪你去。”
明宝清这才转过脸看着他,笑道:“难道次次都陪?你愿意,我也不愿意。我不是孩子了,我自己能行。”
严观不说话,眼眸里盛满了担忧。
明宝清用两指强行戳起他的唇角,他也不配合笑一下。
“有些人是不服礼也不服理的,”严观很严肃地开了口,“说得难听一些,他们有些像狗,像是智慧未开的兽类,又或是本性蠢钝恶劣,偏要鞭子来抽。只是幕佐的话,权柄不够,镇不住也不是你能力不足,有些时候不要逞强。”
明宝清知道他说得对,她不是菩萨,总不能做事之前先度人。
“我知道,我答应你不逞强。”她郑重道,听到他言语间怨怼之意愈发浓重,就伸手捂住他的嘴,道:“但我愿意做那颗投石问路的石子,这也是个机会,又没有人强迫我,对不对?”
严观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,明宝清看着他笑了起来。
看着她的眼睛,严观对于秋后遴选的事情忽然也没有那么排斥了。
溪流里,几个陶家的长工看见她把手捂在严观脸上,就开始起哄。
陶二郎压了几次压不下去,见明宝清也没有生气的样子,索性也跟着起了哄。
明宝清转脸看着吵吵闹闹的人们,很是潇洒地笑了笑。
女娘不容易害羞的话,起哄好像就没那么有意思了。
陶二郎走了过来,指使着人在他俩前面的竹架拉开了一块宽大的蓝布。
“挡我风了。”明宝清有些无语,连带着白了严观一眼,说:“你们这些老郎君小郎君的,怎么用的都是同一个脑子?”
“嗯。”严观闷声承认了。
明宝清失笑,站起身来,道:“那走吧。”
“做什么去?”严观问。
明宝清伸手勾了勾手指,严观俯下身来,就见她扒在他肩头,薄荷味的暖风吹进他耳朵里。
“做你脑子里想的事。”
明宝清的指尖只是轻轻点过严观的耳垂,酥麻感却在他全身荡漾开来,实在没用极了。
自圣人登基后, 宫中女官
的数目在增加,且不仅仅只是执掌宫廷事务的,就连起草制书这类寻常由文官来担任的差事, 如今也在两位娘子手中。
一位就是在书苑里上道学课的李娘子李素, 另一位则是温先生的侄女温如徽。
温如徽自幼父母双亡, 跟着姑姑长大, 是温先生一手调教出来的大才女,虽为才女,名气却并不是很大, 又因为她没有参加过科举, 所以即便担了学士之职,却没有学士之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