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8章245(1 / 2)

嬴政的脸色稍稍一垮,接着立马恢复正常,没让身后的蒙毅察觉到异常。

按理来说出了这种事,蒙恬作为主将,再轻也得背个识人不明的的失职的锅,但一来蒙恬身份摆在这里,蒙氏如此受到嬴政信重,自然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过于追究;二来现在情形特殊,临阵换将属于大忌,这个道理嬴政不可能不懂。

天大的事都得等战事结束之后再说。

把信看完,嬴政把信收好,蒙毅也已经把信看完了,将信交给一旁的侍从放好。

他在嬴政身后说道:“我军兵锋之盛又有少府研制出的火器相助,不是匈奴戎夷可比,此战必胜,陛下与诸公可以放心了。”

嬴政笑道:“爱卿说得太过了,朝中有尔等大才辅佐,边关又有当世名将镇守,朕从未将他们放在心上过,后世之史上的大秦便能将匈奴战而胜之,更别提如今,朕又怎会惧他?”

他摆摆手:“好了,不说此事了,一切交给你兄长即可,朕对他是放心的。”

嬴政谈起正事:“闾巷拆建一事办的如何?”

咸阳城的布局在世界上也颇为罕见,有城而无城墙,毗邻的城邑内离宫别馆遍布。

几乎绕着咸阳处处都是历代秦王修建的各种宫室。

听上去很壮观,实际上也很壮观,但这样一来这种布局却十分压迫平民生存的空间。

达官贵人不用多说,自然有豪宅大院,这点他们不会委屈了自己。普通的平民就不同了,大多都一片片住在朝廷划出的居民区内统一管理,也就是闾。

根据身份等级,每个闾的街巷墙垣、道路林木乃至里门数量都有专门的要求,必须依制而行,不可逾越。

汉承秦制,汉代的户律规定便是:“自五大夫以下,比地为伍。”由此可见五大夫之下的爵位者都只能住在闾巷之中。

秦时这个标准只会更低。

后世经常传闻先秦时间中以左右分贫富,这一点无法考究,但大概率并不是事实。遍寻史籍,记载此事的,还从未见过要按贫富或者身份的不同而分左、右而居情况。

更何况人的居所常常是固定的,尤其是先秦时代,动荡平凡,你今日或许还是富家翁,明日便会沦为贫者。放到两千年后办一次家都得死命折腾,更别提此时了。

除此外,“闾左”一词也指代大秦朝廷的基层公务员,属于里正副手,掌管的职权范围很大。

言归正传,前面提到过,先秦时一里为二十五家,一闾同样如此,“里”“闾”之分只不过因为“国”“野”之别,相差并不是很大。

而咸阳地皮紧俏,住房自然也是如此,一闾之中多得是几十户人家同住,不光管理不便,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个“乱”字。

《后汉书》中对前汉长安时这么记载:“内则街衢洞达,闾阎且千,九市开场,货别隧分,人不得顾,车不得旋,阗城溢郭,傍流百廛,红尘四合,烟云相连。”

而以此时咸阳的人口密度,比之长安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寻常一闾二十五家可以做到秩序井然,规划整齐,但一闾要是有五十家、七十家、乃至一百家人呢?

人数增多,而面积不变。

地方就那么大,好比一百平的小屋里装一百个人,大家转个身都难,更别提什么秩序了。

一个房间还好说,要是处处都如此,那就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。

这种情况在大城市里必然存在,就连两千年后的许多现代化国家都没能解决。

例如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美丽国贫民窟漂亮的风景线。

富者田连阡陌,而贫者无立锥之地。

这个问题是古代朝廷或政府解决不了吗?

并不是,究其根本,依然是阶级原因罢了。

嬴政作为统治阶级,尤其是旧时代的统治阶级,自然没有什么背叛阶级的奉献精神。

这件事还得从之前他答应李安在城郊新建一个冶铁厂开始,与冶铁工坊的小打小闹不同,在李安的要求下光是选址征地就费了不少功夫,首先得临近河边,而且必须位于下游,避免水污染,还得距离采矿点近些,免得中途增加人力成本。

这些条件并不难以达成,然而挑选地址的负责人找了半天,愣是没找出合适的地方。

因为城郊几乎已经住满了人家,尤其是沿河边上,是最好的定居点。

负责人原本想直接把人赶走,但一看人实在太多,一旦闹个不好就容易搞出民变来。

在京郊这么搞,除非他脑子不想要了。

这事儿他明显搞不定,最后还是将其上报给了朝廷。

李斯知道始皇帝和李安想要弄个冶铁厂,但不知道还有这么多要求,他拿着奏表去见始皇帝,询问是否能换处地方建厂,要是迁移居民的话,又得劳费一番周折。

平时倒是没什么,但现在还得顾忌北面战事。

总之就是一句话,没钱。

嬴政听了也头疼,其实他早对城内这种乱象不满,咸阳城内还好,一闾一巷有朝廷派遣官吏看管,还勉强看得过去。

城郊就不一样了,秦灭六国,咸阳顿时成了天下中心,在这之前不知多少人或是躲避战乱,或是别有心思,一股脑都汇聚而来。

其中有不少查都没法查的黑户,进城或许会被查,所以他们多数在城郊搭个棚子当窝就完事儿。

全是违章建筑,朝廷拆了也没人有理。

可惜拆不得,原因正如先前所说,不怕民变就拆吧,一拆一个不吱声。

连嬴政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可见问题有多严重。

他原本也想过将城郊那些人都迁进城内,编户齐民,但问题又绕回来了,住的地方不够。

没有办法,冶铁厂只能择址再建,但这事儿还是被嬴政放在了心上。

恰好,嬴政之前听说李安搞出了水泥,在亲眼见过竹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三层小楼,并且得知水泥造价低廉后,他心里就有了想法。

那就是把闾巷彻底改造,干脆全用水泥建成低层楼房,然后朝廷统一分配。

在问过李安后,后者对这个建议也表达了赞同。

随着今后大秦越来越强大,可以预见的,咸阳城内的地皮会越来越紧俏,这种时候楼房能很大程度上缓解改善住房问题。

李安还给了一种模板,就是老式小区那种常见的独栋家属楼,以竹筋混凝土的强度,在技术上建造出来完全没问题。

嬴政当即采纳了这种模板,并让卫尉亲自负责此事。

他准备先在一处区域先实验一下,看看情况如何。

蒙毅说道:“卫尉已在城西划出一间用以改建。”

“有多少户人家?”嬴政询问道。

“七十三户,共三百一十三口人。”蒙毅回答道。 嬴政心里算了一下,吩咐道:“着令东园调遣工匠前往完成。”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