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嬴祇2(2 / 2)
说书人并不辩驳,只很有涵养地微微一笑。
众人听说书便是听个精彩热闹,自然不图这说得几分真假,也就是年轻气盛的少年才会在意这些。
年轻人见说书人不反驳,周围人也没有出言赞同自己的,便摇摇头坐下,也不再言语为难。
只是原先准备打赏的上品灵石重新收了回去,换了中品灵石丢去盘中,特意叫对方瞧见了。
说书人却视若罔闻,徐徐轻摇折扇,口中故事并未因此有丝毫停滞。
“……修士自入洞虚境便可称为道子,意为只有入此境者才算得天道眷顾,有望踏入这最后登仙封神之境。在洞虚和登仙之间,还有三重小境界,分别为行道、破真、入圣。每一重都凶险万分,极难冲破,少则花费数百多则千年,从无捷径。修真界自古有‘行道者百,破真者十,入圣无一’之说,可见艰难。”
“……行道境谓曰真人,所谓行道境,便是要将自己所悟道法授予他人,以证验分明。彼时的嬴祇二十岁便已进入行道境,遂于这玉皇山开宗立派,广收门徒。时年十三岁的义子曳月便理所应当成了他的大弟子。”
“……那嬴祇自少年时离开宗族之地,身边一路留用的追随者亦不少,唯独只有曳月一人被他收为义子。嬴祇对这个义子一直爱护有加,开宗立派后,一口气收了十数个弟子,也无有一人能比肩这个大师兄。”
“……嬴祇其人,外表温雅庄静,颇有古圣人君子之风,待人向来随和宽容,弟子们皆无不敬服。然其人实则本性凉薄戾深,之所以宽和随性,不过是因他自小天赋奇高,身边无人可及一二,难免自视甚高,未曾将庸碌世人放入眼中,当作是与他一般,自然不需要与他们计较。如此,他越示之随和,弟子们反而愈加不敢在他面前造次,恭谨顺崇日甚。唯独曳月例外。”
随着讲述说书人口中的嬴祇帝尊越发离经叛道,与世人心中印象大为不同,然而此刻却没有人出声打断,唯独方才那驳斥的锦衣公子皱眉,但大约已经接受说书人所说,本就是并非基于事实的戏说,于是按捺住了。
锦衣公子却不知道,之所以没有人言语,只因大家此刻都在屏住呼吸等说书人的下文。
“……曳月其人此前一直在修真界低调不显,直到他十六岁的时候,代替师尊嬴祇下场,月影剑连败当世高手,无出其右,然而比他的剑法更出名的是他的容色。”
“……传说彼时日落月出,皓月如山立于地平线,月中抱剑的少年竟比那落霞月辉更皎若神祇,清圣灵蕴不可逼视,其摄人心神之处,直叫灵洹园的一众佛子们都一瞬恍神,连声念佛告罪。”
“……毫无悬念,当届修真界大比魁首之位,非曳月莫属。历来修真界大比魁首,都会在举办擂台的东道主之地雕像,以供世人瞻仰。嬴祇颇为自得满意,他对这个弟子一向宠爱有加,认为那些千篇一律的普通石雕无法配上自己的爱徒风姿万一,为此特意移来一整座天霜冰晶矿山,重宝请天下巨匠为曳月雕像。”
“……雕像高达百丈,伫立于白水之上,紧依玉皇山脉,使整个玉皇山领域的人,不管在哪里都能瞻仰他的神姿。据说,每当满月倾泻,那玉雕之人便似从月中得灵,令人见之神往。许多人不远万里,就是为了看一眼此景。因此,玉皇山境内地势次高的城池被更名为望月城。”
“……雕像塑成之后,嬴祇更是亲自用高阶的阵法加入自己的剑意给雕像加持,使风霜不侵,雨露不沾,神佛不动。据说嬴祇曾言,即便哪日嬴祇自己陨落了,这雕像也会一直存在下去,同天地一道消湮。”
在场听众这才徐徐一吐胸中屏息。
这段传说显然脍炙人口,玉皇山境无人不知,但每次听来还是都神往不已。
第一次听闻之人,更是张开嘴听得愣神不已。
说书人叹息道:“想那天霜冰晶矿何等珍贵,一指头便抵得上万颗上品灵石,更是锻冶神兵利器的绝佳之材,而嬴祇却毫不顾惜,用这般整座的世间罕有之物,仅仅只是为爱徒雕像。此像一雕就是三载,从曳月十六岁雕到十九岁,每每不成。只因那曳月容貌之盛,匠人们每每凝视于他,如何琢磨都觉比不上真人神韵万一,难以下手,以至于雕像迟迟不能完成。曳月又不是无事可做能整日配合,他性情孤桀不喜与人接触。如此工期一拖再拖,直到嬴祇一日路过。”
“……得知缘由后,嬴祇若有所思,随手裁下自己身上一截蓝色袍袖,缚于曳月的眼前,虚遮住他的眼睛。曳月最摄人心神的正是一双眼眸,能叫日月星河都黯然逊色。如此,匠人们这才得以正视其容,果然下笔如有神,顷刻便成。于是所有人见到的雕像,便都是蓝色玉带遮住眼睛的。但传说在孤皇山上,嬴祇的寝殿可以看到,玉带下睁开的眼眸。据说,那双眼眸是事后嬴祇亲手雕刻上去的。”
人来人往的茶馆里,不管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,此刻全都安静无声。
不久,人们不约而同,一起向那早已经更名为孤皇的山顶神往望去。
但见山岚雾霭,云烟缭绕,若隐若现,果然似有神物隐于云间,却终不见玉人容颜。
这才徐徐吐出停滞呼吸,遗憾叹息。
想起,自千年前曳月死于嬴祇手中,这孤皇山至此便常年被水墨一般的云雾所掩,再也没有人能见到那传说中的月中人。
一片寂静里,唯有说书人的声音。
“……曳月生前时常在玉像之上练剑。千年前师徒反目,亦是在这玉像的持剑台上。曳月的血溅在玉像脸上,因嬴祇下手决绝,剑意带着那血甚至穿过他亲手设下的阵法结界,渗入玉像深处不消,似玉像泣血。传言,嬴祇深恨曳月背弃自己,因此便招来云雾,即便斯人已逝,只剩玉像,师徒二人亦不复相见。”
那锦衣公子早已顾不得在意说书人所言故事真伪,错愕出声问道:“嬴祇帝尊如此爱重于曳月,这曳月究竟做了什么背叛之事,导致师徒反目,竟令嬴祇帝尊亲手杀他?既恨他至此,连一尊雕像也迁怒,又为何千年后逆天而行复生他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