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章 岁月苍生(八)78(2 / 2)

京城人讲究奢华,妇人服饰多佩戴金饰品,宫内宫外迎合这种趋势,许多工匠花样翻新地打造各种金饰品。

真宗皇帝和皇后刘娥意识到这样无度地追求虚荣的不良社会影响,开始限制金饰品的佩戴和打造,并严格禁止销金、缕金。

特别是赵祯皇帝生性节俭,不喜欢华侈浪费,尤其珍惜财物的使用。他于景祐二年、三年两次下诏,禁止佩戴金饰品,禁止穿戴铺翠销金等服饰,对于全国上下追求金饰金戒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
但是这些措施只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起点作用,对民间的作用有限。有一次朱儒林来京,柳永见他手指上戴着一个很大的金戒指,很是惊诧,让其先摘下来,不要惹上麻烦,京城里查禁很严。

后来柳永又问朱儒林,为什么男人也戴这么个玩艺?我记得戒指戒指是妇女因不方便而戒也。怎么现在男人也流行戴这个了?

朱儒林很诧异,男人戴戒指怎么了?柳永又特为解释一番:妇人以金银为戒指,这个习惯已经有历史了。西汉时期的郑玄解释了为什么出现戴戒指的习俗,说这个习俗是从皇宫里传出来的,最初是由于宫妃成群,不可能一窝蜂似地争着抢着让皇上临幸,也不能总是排不上队,皇上临幸宫妃必须合于礼仪,不能乱套。

宫中负责安排这事的官员叫做女史,女史将这些宫妃应该临幸的日子记在纸上,排上队等候皇上临幸的宫妃,发给她一个指环,戴在左手指上。已经临幸过的宫妃,也发给一个指环戴在右手指上。郑玄在诗笺中是这样说的:“后妃群妾,以礼御于君所。女史书其日月,授之以环,当御者著左,既御者著右。”

后来又有《五经要义》一书,对宫中这种礼仪作了进一步解释:古时候宫中后妃群妾,进御于皇帝,应当进御的人,以银指环戴在手上进之,供皇帝挑选。选中者戴在右手指上,没选中的戴在左手指上。已经怀孕的则戴金指环直接退出,不再供皇上挑选了。

再后来衍变为成年妇人在月经与妊娠期间要戴戒指,不是这类特别的日子要摘掉戒指,不能天天戴着。

但是,时间会改变一切。久而久之,传到民间的戒指慢慢衍化为装饰之物,今人常常戴在手上,就失去了戒指本身“戒”的本义了。现在连男子也戴上了,这社会变化太快了,令柳永感慨万千。

整个社会的奢华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的种种矛盾的激化。官绅勋戚的纵情享乐带动整个社会都在追求享乐攀比,官绅富豪在城市里侵占穷苦人家宅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,造成许多平民流离失所,巡夜兵丁经常见到露宿街头的人。而在农村,土地兼并日趋严重,失地的农民背井离乡。

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断膨胀,老百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,有的地方爆发了农民的造反,天灾人祸相继袭来。庆历七年底,发生了贝州王则起义。庆历八年正月,发生宫中士兵叛乱的严重事件。庆历八年六月,黄河在澶州商胡(今河南濮阳东北)决堤,淹了开封以北的大片农田。皇祐三年(1051年)七月,黄河再一次在大名府馆陶县郭固口决堤,大批灾民流离失所。

关系国计民生的治河大事迟迟定不下来,朝中大臣欧阳修、富弼、文彦博、贾昌朝等人就治河方案争得一塌糊涂,几年时间都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。面对朝臣豪奢之风愈演愈烈和穷苦百姓流离失所的局面,身为一国之主的皇帝一筹莫展。

柳永虽然做了朝官,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实实在在的社会,他十分了解下层人民的所思所想,也最了解这个社会的弊端。他不能纵横捭阖于官场,对官场中的耳虞我诈不甚了了,甚至不能在中伤、倾轧下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。

但是他知道当今社会追求奢华享乐、暴殄天物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,官员上下纵情声色的后面是社会积聚的不安定因素,而这个不安定因素又是多么的严重,更多的人特别是农民仍是贫困不堪,社会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变革。他更惋惜庆历新政那么快就失败了,像一阵无根之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,什么都没留下,也不能说全都没留下,给那些新政的推动者们心中留下了永不平复的伤痛。即使再有变革,等待它的命运依然是失败,这是不容置疑的,因为变革必然触动的是权势者的既得利益。

虽然朝廷有整套的监察制度,但是这个制度是要靠人去执行的,用人不当,制度等同虚设。御史本身的职能是查究官吏不法,自己不能以身作则,怎样去纠察他人?御史何圣从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,让他到成都暗访文彦博,中了圈套。结果不单查不了人,正不了名,回京也许还要为被查的人说好话,歌功颂德,走上同流合污的道路。也有些御史在皇上面前敢于大言,那是知道皇上不敢杀自己,不敢破祖宗“不杀文官、言官”的规矩,又可博得直言敢谏的美名,搞好了也许还会加官晋爵。

柳永固然想过这许多,也只能自嘲地叹息一声,人微言轻,说与不说又能抵什么用。

返回